冲锋号吹响前的历史性突破

07.01.2016  17:37

  ——自治区党委、政府推进扶贫开发纪实
记者 李东梅

  在2015年11月底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国发出号召: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在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吹响之前,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十二五”时期实现了宁夏扶贫开发的历史性突破,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

  一个“”字,曾是压在多少人心头难解的结。

  在西海固很多村民的记忆里,吃不饱肚子、穿不上棉衣的光阴,漫长得宛如寒冬里的黑夜。这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群众行路难、就医难、饮水难、娶亲难、上学难……破题解难,百姓望眼欲穿。

  宁夏是全国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省区之一,贫困人口集中、贫困程度深。多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始终把解决贫困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不断提升扶贫开发水平。

  “十二五”时期,自治区党委、政府高瞻远瞩,提出扶贫开发“1269”总体战略,向“绝对贫困”发起“总攻”。

(紧接第一版)为了摸清“贫困底数”,宁夏采用问卷调查、解剖麻雀的形式,详细了解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深入分析致贫原因,对1100个贫困村进行建档立卡。

  针对贫困现状,自治区党委、政府制定了翔实的扶贫措施,瞄准贫困户、贫困人口,实施整村推进,坚持“基础设施到村、产业扶贫到户、转移培训到人、帮扶责任到单位”的精准扶贫,全面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西海固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多年跑赢全区平均水平。

  弹指一挥间,在这片联合国专家曾丢下那句绝望的“这里不具备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的地方,巨大的问号变成了惊叹号,西海固实现了似乎不可企及的梦想——从1982年到2015年,按照不同时期的扶贫标准,累计减少贫困人口292万人次,贫困发生率由2011年的25.6%下降到 2014年的17.4%。

  在前不久召开的中央扶贫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我区固原市的巨大变化。2015年“中国消除贫困奖”评选中,全国共有10个单位和个人获奖,宁夏就有1个单位、1名个人获奖,是唯一捧回两个奖项的省区。

  (二)

  宁南山区是作为六盘山集中连片困难地区的核心区和西海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自上任以来,自治区党委书记李建华忙碌地调研日程表上,宁南山区占比最高。

  2013年3月21日至22日,李建华来宁夏工作后调研的第一站就选在了固原,考察的主题是生态移民和扶贫开发工作。李建华动情地说:“要以百姓之心为心,想老百姓之所想,急老百姓之所急,把贫困群众放在心中最重要的地方,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2014年9月2日至3日,李建华来到盐池、同心,深入最贫困的乡村、农户,走访看望贫困群众,调研扶贫开发工作。

  2015年5月20日至22日,李建华到吴忠市红寺堡区、海原县,就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调研。

  自2013年至今,李建华先后七次到永宁县闽宁镇调研蹲点,目睹了移民群众贫苦的日子,感受到群众对梦想不言放弃的精神,撰写了万字调研报告《党员干部要以百姓之心为心》,提出要从群众反映的点点滴滴、桩桩件件的事情抓起,让老人老有所养、安享晚年,让年轻人就业有机会、创业有舞台,让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让各族群众的生活更幸福、更美好。

  自治区主席刘慧多次召开政府专题会议、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专题部署扶贫开发工作。刘慧强调,要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智慧,深入扎实推动宁夏扶贫开发工作,坚决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

  贺兰县永兴村和固原市原州区驼巷村是刘慧的两个联系点。刘慧多次深入两个贫困村考察指导工作,坐在小板凳上与村民代表座谈交流,找准贫困诱因,聚焦贫困问题。

  刘慧指出,必须啃下扶贫攻坚这块“硬骨头”,打赢这场与贫困较量的“攻坚战”。要从更大范围聚集扶贫资源,从更宽领域构建“大扶贫”格局,以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以推进精准扶贫为抓手,扎实推进宁夏扶贫开发工作。

  (三)

  十几年前,同心县耍艺山村500多位村民,在政府组织下,从干旱带集体移民到红寺堡区一个叫犁铧尖子的地方。

  他们没白没黑地挖渠、搬土、平整田地。新的家园有水灌溉,那正是他们多年的梦想。

  早春,大伙儿想给自己的村庄起个新名字。

  小学校操场上开了大会。老支书说:“就叫梨花村吧。

  村头新栽的梨树刚发嫩芽,可是千树万树梨花已经盛开在每个人心中,那是梦想绽放的时刻。

  生态移民圆了多少穷困百姓一生的梦想。“十二五”期间,宁夏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果,完成35万生态移民搬迁,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3.37万人。

  “通过多年的努力,宁夏使292万人摆脱了贫困,但是仍有58万回汉群众在贫困线以下挣扎,扶贫开发已迈入‘深水区’,要斩断穷根,唯有在‘精准’上做文章。

  贫困地区长期以来是金融服务的“盲区”,宁夏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评级授信系统,以信用水平为主要依据,向贫困户发放贷款。与各金融机构签订金融扶贫合作协议,共同推进“金扶工程”,让贫困地区农户的贷款额度从最高10万元增加到20余万元。

  西海固的脱贫希望,在于发展产业。培育产业,激发内生动力和形成造血功能,是扶贫开发的根本。

  马铃薯从62万亩发展到330万亩,“土豆豆”变成“金豆豆”;硒砂瓜从十几万亩到上百万亩,享誉全国;肉牛饲养量从十几万头到100多万头,肉羊饲养量从100多万只到680万只……贫困山区努力在土地上播撒希望,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

  从2014年底开始,宁夏面向1100个贫困村每村选派两到三名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两年期间扎根农村,帮助贫困村完善脱贫发展规划,培育壮大村级特色优势产业,要求“不脱贫,不脱钩”。截至目前,2251名各级干部驻村帮扶1100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实现了全覆盖。

  挥手作别“十二五”,新的五年开始新的征程。2015年12月24日至25日,自治区党委召开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建议,宁夏向世界庄严宣告:将提前两年完成脱贫任务,力争到2018年确保全区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

  来源:宁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