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使宁夏“三夏”工作变“两夏”

27.08.2015  18:54

 

  “三夏”是一年农业生产环节中最重要的大忙时节之一,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对确保粮食丰产丰收,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7月13日,宁夏全区“三夏”工作现场观摩会在贺兰县原种场召开,标志着我区“三夏”工作全面展开。当天演示的机具从小麦收获→收获后小麦残茬打捆及粉碎→收获后整地及撒肥作业→麦后复种或移栽→再到田间植保作业。一个流程19台作业机械演示下来,与会代表大加赞赏,并有用户当即决定购买演示的蔬菜移栽机。

  笔者也在观摩的过程中欣喜地看到,“三夏”( 夏收、夏种、夏管)的大忙特征,正在由于先进适用农业机械的示范推广悄然发生着改变。如今,各类不同性能与型号的种植、收获、播种、施肥及植保机械设备已经可以把粮食收获、土地耕整、收后残茬粉碎、秸秆打捆、小粒播种、麦后移栽等“收、种、管”环节统统拿下,将抢收、抢种、抢时、抢工实现完美结合,既保证了粮食生产,抢到了农时,又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解决了“三夏”劳动力不足、农民劳动强度大的现实问题,发挥着机械化作业在“龙口夺食”时节的重要作用,将使原来“三夏”夏收、夏种、夏管三个独立的作业环节形成夏收和夏种同时进行,随后再进行夏管的“两夏”作业趋势。

  

  

  据了解,与传统“三夏”农忙相比,使用机械化作业可抢回种植时间2-3天、提高生产效率30%以上,在宁夏“三夏”以时间紧、任务重为特征的地区,农业机械化作业的作用尤显重要。近年来,在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化示范项目的强力推动下,宁夏各级农机推广机构紧紧围绕“选机型、定模式、算效益、促推广”的工作思路,加大先进适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力度,全区2014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小麦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尤其是按照“全程化、全面化”的农机化发展要求,在麦后移栽复种、高效植保等农业生产环节做了大量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在麦后复种移栽方面,2012年起引进半自动移栽机开展麦后机械移栽玉米和蔬菜试验示范,通过机具选型试验、建设移栽园区、组织现场演示等方式,加快示范推广;麦后移栽玉米亩产突破600公斤/亩,解决了宁夏粮食作物种植“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的矛盾;筛选的蔬菜机械移栽装备被广泛认可和应用,有效解决了人工种植蔬菜用工多、成本高、强度大等问题,保有量逐年增加、应用范围和领域逐年扩大,促进和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在粮食作物高效植保方面,先进高效的高地隙喷杆式喷雾机、无人植保飞机在家庭农场、合作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中广泛应用,并逐步示范推广到一家一户。   

  此次现场观摩会由自治区农牧厅组织,自治区农机化技术推广站及贺兰县原种场、贺兰县农机监理站承办。自治区农牧厅领导、各处(室)、局及自治区党委农办、科技、气象、农调等涉农部门及全区各市县区农牧(机)部门负责人、技术人员、蔬菜种植大户代表逾300人到场观摩。

  自治区农牧厅厅长王文宇主持观摩会并致词,自治区农牧厅副厅长赖伟利就做好今年“三夏”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

  

(供稿:宁夏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站    崔惠琴;编辑:宁夏农机生产与流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