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库存 降成本 补短板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局有力

20.12.2016  11:0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表述首次出现,是在一年前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从“打头阵”的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到支撑性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目标就是通过市场化改革,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要,真正形成结构合理、保障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 
        一年来,各项改革深入稳步推进,开局有力。 
        去库存:做好农业结构调整“加减法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要以改革的办法、市场的手段,促进农业转方式调结构。今年以来,农业部突出抓好九大重点,位列第一的就是以玉米为重点,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 
        总的思路,就是“一保、一减、一增、一稳”——保口粮、保谷物;减非优势区玉米;恢复增加优质食用大豆;稳定棉油糖自给水平。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改革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叶兴庆表示,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最重要的就是价格机制,由市场来决定农业资源的配置,这就要求深化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        降成本:从农村产权着手推动改革
      目前,家庭承包经营耕地中已有33.3%发生流转,2.3亿承包户中有6600万户或多或少流转了土地。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正是适应生产力发展、适应当前现实的制度安排。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正是回应我国农村农业发展的结构性变迁。 
        产权不清,许多农民进城打工也不敢流转土地,确权后便可以放心流转,促进了土地规模经营,流入土地的新型主体也便于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如吉林延边州从2014年到目前共发放5000多笔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累计13亿元。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实践探索到理论创新都奔向同一个方向——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现代化。 
        补短板:让13亿人吃得 
        好吃得安全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水稻、玉米、小麦化肥和农药利用率,分别仅为35.2%和36.6%。农业生产的环境代价越来越大,不仅使农产品竞争力不高、农业发展不可持续,竭泽而渔的生产方式也与安全、绿色、健康的农产品需求南辕北辙。 
        从源头抓起,包括产地环境建设、治理,到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品的监管,再到整个流通环节,打造新的流通业态,甚至品牌塑造,把老百姓对安全农产品需求这一信号反馈到生产环节,促进生产方式变革,这正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2017年是供给侧改革深化之年,对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部署,第一项任务就是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让所有人吃得好、吃得香、吃得安全,将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发力的主攻方向和最终目标。 (农业科技报 系统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