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17.06.2019  16:01

  1+1+1>3的聚变

  夏日炎炎,各类时令蔬菜抢“”上市。往年这个时候,因为不知道自家的菜好不好卖,能不能卖上好价钱,灵武市梧桐树乡种菜大户岳明华很忙很揪心。

  今年,岳明华不再揪心,因为他加入了一个特殊的“朋友圈”。去年3月,农利达农资有限公司联合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21家经营主体,组建了灵武市蔬菜产业联合体。“龙头企业专心搞市场,合作社专心搞服务,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专心搞生产,各施专长。”农利达农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谢利民说,联合体成员还为种植户统一提供种苗、农资、农机、技术等服务。

  “以前种菜,想怎么种就怎么种,价格时高时低。”34岁的岳明华说,加入蔬菜产业联合体后,不再盲目生产,规避了滞销风险,保证了蔬菜品质,企业还以优于市场价收购,“今年种的70亩菜花、26亩小番茄,至少增收5万元。

  2015年,宁夏率先在银川市开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试点,连续4年出台扶持政策,整合资金4100余万元,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目前,全区已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2家,带动227家龙头企业、536个农民合作社、191个家庭农场、10.33万农户参与联合经营,涌现出银川优质水稻、昊王优质大米、灵武蔬菜、红寺堡肉牛、中宁枸杞等一批优秀示范联合体。

  联合体与传统的“公司+农户”有何不同?“在传统的合作模式中,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关系松散,往往导致企业所需的原材料供应与农民合作社的服务对象不稳定,单个农户市场议价能力不强等。”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负责人介绍,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把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养殖大户等经营主体联结成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通过参与联合体,企业获得可靠的原料来源、农民合作社获得稳定的服务对象、农户收入得到保障,实现了1+1+1>3的聚变效应。

  在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宁夏推动土地、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融合融通,联合体成员土地流转39.4万亩,土地入股5.9万亩,龙头企业签订订单38.5万亩,形成了适度规模经营。一个联合体至少吸纳一个农业社会化综合服务站为成员,向联合体成员提供农机作业、农资供应、统防统治、代耕代种等低成本、批量化服务,水稻亩均节本增效106元、蔬菜亩均节本增效156元,每公斤生鲜乳成本下降0.12元。支持龙头企业建立新产品研发机构,向联合体成员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有效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中宁枸杞产业化联合体的33家成员单位,抱团打造中宁枸杞中药材种植基地,集中优势资源通过了GAP认证,建立了大数据智库中心,收集分析产业布局、土壤肥力、病虫害、气象、销售等数据信息,研判枸杞产业发展趋势和规律,精准指导生产。“联合起来有了规模和体量,才能运用大数据提升决策水平。”该联合体相关负责人孙发宁说,科学的生产决策传导到种植、加工、运输、贮藏、销售等生产环节,促进了供给侧与需求端的有效匹配。

  经过多年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已经成为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小农户的关键一环。宁夏着力提升联合体质量效益,推动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产业功能转型,逐步构建融合发展的乡村产业体系。由水稻种植、农机作业、稻草加工、文化传媒等32家经营主体成立的昊王优质大米产业联合体,围绕主导产业,进行种、养、加工一体化布局,推动交叉融合发展。在联合体内部,德琴草制品合作社致力水稻秸秆的回收利用,草制品年产值近2亿元;鑫牛养殖、同德机械服务合作社为水稻倒茬种植青贮、秸秆收割收贮提供服务,年消化青贮玉米1.7万亩,转化饲料6万余吨,既解决了水稻倒茬的后顾之忧,又满足了养殖场青贮原料所需。

  “我们发挥联合体融合功能,在水稻产业中融入人文要素,积极发展创意农业。”昊王优质大米产业联合体牵头人王建华介绍,该联合体探索“大米加工+粮食银行+生态餐饮+亲子体验+休闲旅游+观光体验”的稻米全链旅游模式,打造生产、生活、生态、文化“四位一体”的稻米文化,不断提升产业链价值,去年实现总产值7.3亿元,带动农户8300户,户均增收0.75万元。(记者 凌雁)

宁夏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有“看头”
全国60余名专家宁夏“取经” 由农业农村部组商务之窗
宁夏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有“看头”
  全国60余名专家宁夏“取经”   由农业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