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庆区回民二小新生被安排海宝校区就读

28.08.2015  10:15

  家长:许多准备工作变得徒劳,为什么不提前公布安排?
  校方及教育局:成立低幼学部解决供需矛盾,推行大学区制均衡教育资源

  8月27日一早,数十名新生家长聚集在兴庆区回民二小观湖校区门口,就一年级学生被安排至海宝小学入学一事与学校交涉。随后,部分家长还到兴庆区教育局、兴庆区政府反映情况。当天中午,兴庆区教育局、信访办及回民二小相关负责人与家长面对面进行了交流。

   家长心声
  
购买高价学区房变得毫无意义

  杨女士告诉记者,为了能让孩子在回二上学,自己放弃了选购阅海万家和湖畔嘉苑经适房的机会,高价购买了回二附近的京能天下川,并按照程序办理了入学登记和报名手续,原本以为孩子可以安心到回民二小上学,眼看着开学了才得知孩子被安排到海宝小学就读。她无奈地说:“早知这样,买高价学区房还有什么意义?”

  住在中瀛御景的张女士更加无奈,为了让孩子能就近入学,她从惠农区将70多岁的母亲接到自己家里,帮她接送孩子。如果在回二本校上学,老人和孩子不用过马路就可以到校,现在要过上海路和两三条小街巷才可以到校,既不安全,老人的身体也吃不消。

  采访中,部分家长认为学校没有及时公布这样的入学安排,对家长故意隐瞒,十分不妥。

   社会舆论
  
大多数人力挺,认为此举体现教育公平

  回二新生入学风波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

  有人对家长的过激反应表示不解:民众都期待教育公平,可自己又不愿为推动教育公平作出让步。学区内所有新生都去海宝校区入学,不分户籍内与外来人口,这本来就是教育公平的体现。

  一位退休的老教育工作者表示,教育离不开交流,学校的资源、师资,甚至学生,都需要在交流的环境中发展和成长,学校合并发展长远来看利大于弊。家长不能只看重就近、方便而忽略教育资源流动对孩子的益处,否则,回二的教育也不会受到这么多家长的认可。

  网友大漠汉子认为,教育事关每个家庭的切身利益,是最大的民生问题,教育部门要统筹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招生计划,避免在划分学区、招生入学等关键问题上违背民意。

   校方回应
  
新生太多,故而成立低幼学部

  兴庆区回民二小李校长表示,回民二小观湖校区设计规模为42个班,随着周边住户的增加,已经不能满足入学需求。为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兴庆区政府、教育局决定推行大学区制,先后投入550余万元,将回民二小海宝校区打造为回二低幼学部。现海宝校区环境温馨优雅,设施设备一流,更适应低龄儿童的心理、生理需求。在今后的运行过程中,海宝校区将作为回二低幼学部,承担一、二年级学生教学任务。

  同时,今年全力打造的北塔校区(原八小)同时招生,一年级片区内的家长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在两校区做选择。北塔校区、海宝校区、观湖校区以及其他校区的师资实行一体化管理,会进行相互融合与交流。

  至于部分家长认为学校距离太远的疑问,学校方面解释,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原则上应在3公里以内。在这个范围内,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区的生源及学校综合布局调整情况划分各小学的招生服务地段,分配一年级新生学位。据测算,海宝校区与学片远端距离为2公里,并未超出相关规定。

  校方称,交通安全方面,学校已与兴庆区交警队取得联系,通过设立值勤点、加装电子眼、加强疏导等方式力保畅通,同时学校将通过严格管理、错时放学等方式进行人员分流,减轻交通压力。

   教育局表态
  
推行大学区制,均衡优质教育资源

  当天中午,兴庆区教育局副局长马晨晓在当面回复家长的诉求时表示,为满足周边越来越多适龄儿童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兴庆区教育局从2012年起,启动优质教育资源扩面工程,先后将新水桥回民小学、海宝逸夫小学与回民二小实质性合并,让兴庆区二十七小与回民二小结成发展共同体。

  今年8月,为满足更多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让更多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兴庆区政府、教育局再次决定,将兴庆区八小与回民二小实质性合并,成立回民二小教育集团,推行大学区制,这种模式是全国许多地方采用的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的最佳模式。

  马晨晓强调,随着兴庆区外来人口的增多,每所公办学校都有解决户籍内适龄儿童与外来人口子女接受教育的义务,回二满足不了学区内所有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通过摸底,研究、设计了多套方案,这样的安排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如果家长和其他社会人士能给出更好的解决方案,教育部门一定会酌情采纳,“希望教育部门在提优质教育资源扩面方面的努力,能得到家长的理解和支持。”(记者 高晓刚)

用爱温暖寒冬—— 宁夏第6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成功捐献
wRX宁夏红十字会网站管理系统       深冬时节,傲雪凌霜。“90后”小伙小田用一缕冬日暖阳般的温暖爱意,给远方的小患者送去生命的“礼物”。12月15日,宁夏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小田完成捐献顺利归来,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