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31.12.2015  18:31

 

(2015年12月25日中国共产党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通过)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攻坚期,是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机遇期,是缩小差距、追赶发展的关键期。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制定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全面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确保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提出以下建议。

一、科学把握“十三五”时期面临的形势,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改革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取得重大成就的五年。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区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前所未有的经济下行压力,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解放思想,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开拓创新,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保稳定等各项重大任务,奋力推进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建设,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区经济年均增长9.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经济总量接近3000亿元,是2010年的1.8倍;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8.8%,达到360亿元,是2010年的2.3倍;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2.7%,累计达到13326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2.9倍。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煤化工等支柱产业正在崛起,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得到提升,现代纺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规模扩大;大力发展“一特三高”现代农业,特色农业占农业总产值的85%以上;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产业比重逐步提高、达到43.2%,比2010年提高3.7个百分点。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太中银铁路通车提速,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三期跑道建成投用,中南部饮水安全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吴忠到中卫城际铁路开工建设,建成了一批打基础、利长远、增后劲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城乡面貌显著变化,在全国率先编制实施全省域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成为全国唯一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6%。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居民收入实现年均两位数增长,预计城镇居民收入达到25148元、比2010年增长1.6倍,农村居民收入达到9167元、增长1.9倍。就业保持稳定,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保险、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等公共服务走在全国前列,百万贫困人口扶贫攻坚取得重大成果,完成35万生态移民搬迁,累计减少贫困人口43.37万人。改革开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步伐加快,“两优”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稳步推进,中阿博览会已成为对外开放的国家级、国际性重要平台,开放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稳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社会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民族团结、宗教和顺成为靓丽名片。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丰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显著。这些成就来之不易,为“十三五”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方兴未艾。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中央推进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催生新的发展动能。特别是中央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部署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强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全方位扶持,为我区今后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经过多年发展,我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新动能正在形成,新的增长点和增长动力正在培育,深化改革的红利正在不断释放,开放开发的空间正在拓展,全区上下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的信心更加坚定,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必须清醒看到,发展不足仍然是最大的区情,加快发展仍然是最紧迫的任务。对标全国平均水平,对标全面小康目标,我区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问题和明显短板。突出表现为:加快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部分工业产能出现过剩,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房地产库存增加,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存在两难选择;创新能力不强,发展方式粗放,多数产品处在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特色产业市场竞争优势不明显;对外通道不畅和水资源短缺的瓶颈制约依然存在,生态环境脆弱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区域城乡发展还不平衡,公共服务保障水平不高,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难度大,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要素市场有待完善,市场主体活力不强;开放型经济薄弱,内陆开放体制机制尚未形成;社会文明程度有待提高,法治建设有待加强,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我区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但面临诸多矛盾叠加、困难问题增多的挑战,尤其是面临与发达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的压力。我们必须正确看待形势,坚定发展信心,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紧盯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举措,自觉把我区发展置于全国大格局中,进一步解放思想,科学谋划,找准定位,团结拼搏,决战决胜,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奋力开创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建设新局面。

(三)“十三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统领“四个宁夏”建设,以创新发展转型追赶为主线,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大力实施开放引领、创新驱动、富民共享、生态优先战略,加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确保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全面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是我区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所在。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全区人民共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坚持科学发展。发展始终是我们的首要任务。必须瞄准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主动作为,创新驱动,奋力追赶,以发展理念的转变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努力走出一条速度快、结构优、生态美、人民富的发展新路。

坚持深化改革。改革是破解发展难题的根本之举。必须坚持以改革的思维和办法谋划发展、推动发展,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完善需求侧管理,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先行先试,勇于突破,全面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坚持扩大开放。开放不足是制约我区发展的突出短板。必须把扩大开放作为强区富民的战略抉择,全方位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内陆腹地走向开放前沿步伐,把大开发的优势转化为大开放的动力,以大开放引领大发展。

坚持依法治区。法治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可靠保障。必须把法治贯穿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各方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设法治经济、法治社会和法治政府。

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必须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改进作风,不断增强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建设提供坚强保证。

(四)“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我区“十三五”发展目标要充分体现中央“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紧密结合宁夏实际来确定。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通过创新发展、转型追赶,争创自治区成立60周年建设新成就,把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建设推向更高水平,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综合实力跨上新台阶。在提高发展质量基础上,经济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年均达到7.5%以上,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转型升级实现新突破。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轻工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明显提高,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明显提高,消费带动经济增长能力明显提高,科技创新支撑经济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实现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

新型城镇化迈上新水平。“一主三副”“两带两轴”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沿黄城市带同城化步伐明显加快,对毗邻地区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清水河城镇产业带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

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等领域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对外贸易主要指标翻一番以上。中阿博览会品牌影响力大幅提升,中阿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水平大幅提升。

人民生活得到新改善。各市、县梯次提前消除贫困人口,全区到2018年实现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脱贫,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县全部摘帽。社会保障水平、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在西部领先,就业持续稳定,地区、行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诚信意识不断增强,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和谐稳定的生动局面进一步巩固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不断上升,能源、土地、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不断上升,环境空气质量全国排位不断上升。森林覆盖率达到15.8%以上,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以内,生态补偿机制初步建立。人居环境持续改善,蓝天绿水青山的生态名片更加靓丽,祖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 ,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建设作为“五大发展理念”在我区的具体实践,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

——牢固树立创新理念,力促转型发展。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转型追赶的第一动力,把产业升级作为主攻方向,不简单以GDP论英雄,打破传统发展路径和模式,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调结构、转方式,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着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牢固树立协调理念,推动均衡发展。把协调作为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以《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为主要抓手,优化生产力布局,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推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牢固树立绿色理念,保障永续发展。把绿色作为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守土地、资源、环境三条底线,强化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倡导绿色消费生活方式,坚持不懈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牢固树立开放理念,深化共赢发展。把开放作为拓宽发展空间的必由之路,以更加开放的观念、视野和胸襟,破除以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论开放的思想,坚持全面开放与重点突破兼顾,引进来与走出去结合,引资引技引智并重,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协调,发展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

——牢固树立共享理念,实现和谐发展。把共享作为全面小康的本质要求,围绕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百姓。

二、开放引领,先行先试,加快建设开放宁夏

实施开放引领发展战略,将向西开放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动力,以开放拓展发展空间,以开放带动转型追赶,以开放赢得发展先机,加快推进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着力打造内陆开放示范区、中阿合作先行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

(一)全面提升开放发展水平。

完善开放格局。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关于融入“一带一路”加快开放宁夏建设的意见》,实施参与建设“一带一路”行动方案,重点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和技术合作、跨境贸易。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谋划好开放区域布局,深化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细化与欧美、日韩、东南亚、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务实合作的重点领域,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提高互利共赢的实效。支持五市在扩大开放上突出特色、错位竞争、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创新开放合作方式,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推动商品贸易、人文交流向服务贸易、金融投资、技术合作、园区建设、文化旅游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拓展。

培育开放经济。加快建设外向型产业园区,促进外向型产业集聚发展。完善银川综合保税区建设规划,增强产业辐射带动功能,提升加工贸易、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承接东中部中高端产业转移。加快建设进境肉类和进境水果、种苗指定口岸,争取获批进境粮食、水产品指定口岸。建设国际航空邮包和快件分拨中心。争取设立面向阿拉伯国家和穆斯林地区的自由贸易区。实施外向型产业培育工程,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示范基地、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和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引导国家和自治区级开发区、高新区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推动建设国家级新区,统筹宁东基地、银川综合保税区、银川滨河新区、临空经济区等区域发展。加快引进来走出去。实施优进优出计划,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引进一批大企业、大集团,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注重引进先进技术和装备,整合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业配套能力,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引导国内外500强企业来宁投资发展,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注册纳税主体。支持地方企业参股在宁央企,共同设立独立法人,提升央企对地方发展的贡献率。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开展新能源、装备制造、现代农业、资源开发和园区建设合作,扩大工程承包、技术服务、清真产业等领域贸易和投资合作。培育一批总部在宁夏的跨国公司,壮大对外贸易和投资主体,鼓励在境外建立名优产品展示中心和营销网络,带动我区优势产能、特色产品走出去。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双向经贸合作区建设,推动建设阿曼、沙特、毛里塔尼亚、塔吉克斯坦等境外合作产业园。

(二)着力深化中阿务实合作交流。

深化中阿经贸合作。完善中阿共办、部区联办、民间承办的办会机制,提升中阿博览会的平台带动作用,承接中阿合作论坛项下的会议和活动,把博览会办成中阿高层对话、政策沟通、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机制性平台。提高中阿博览会办会实效,每届博览会确定一个主题,在产业合作、技术转让、品牌打造、服务贸易等方面实施一批合作项目,打造以中阿合作为特色的国际会展经济高地。培育中阿经贸合作载体,以企业为主体,创新园区开发建设模式,加快建设中阿产业园、文化园、科技园、商贸园、物流园等合作园区。拓展中阿金融合作,建设中阿贸易人民币结算中心,将我区建成阿拉伯国家金融投资的重要承接地。

深化人文交流合作。实施中阿科技伙伴计划,建设中国-阿拉伯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及分中心。深化中阿互访交流,扩大中阿高校留学生互派和研修培训规模,建设阿语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整合区内外研究资源,建设国家级阿拉伯研究中心。建立中阿医疗健康合作发展联盟,建设主要面向阿拉伯国家的国际健康养生港。深化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体育、舞台艺术等领域的合作,实施“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和“丝路书香工程”,推动宁夏特色文化走出去。强化与境外重点旅游客源地合作,促进旅游线路相通、互为市场、共同发展,打造中阿旅游中转港和国际旅游目的地。推动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和国际中转旅客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落地。 (三)不断优化开放发展环境。

完善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先行先试国家深化改革重大举措、扩大开放试点政策、国际通行规则标准、促进内陆开放体制机制、“一带一路”重大项目合作方式,每年分别至少试点一项简便易行、含金量高的政策。推进投资服务便利化,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为重点的投资管理制度,全面推行“一站式”审批服务和网上服务。重视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对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对待。推进贸易服务便利化,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建立电子口岸,建设中阿双向跨境电商平台,加快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建设,提高检验检疫、报关、退税、融资、货代等外贸一体化服务水平。继续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实施收费正面清单制度。推进金融服务便利化,放宽境外投资汇兑限制,放宽企业和个人外汇管理要求,放宽跨国公司资金境外运作限制,扩大金融、教育、养老、医疗、文化、电信、互联网、商贸物流等服务领域开放,进一步开放制造业。逐步扩大区内企业开展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业务试点。支持企业以境外资产、股权等权益为抵押获得国内贷款。推进开放通道便利化,加快打造陆上、空中、网上丝绸之路。打通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快速通道,联通国家高速铁路网;开通西向经新疆至中亚、西亚、欧洲的国际货运班列,推进建设北向与乌力吉、策克等边境口岸联通的国际货运通道;完善银川、惠农、中宁等陆路口岸功能,加强与天津、青岛、连云港等出境港口的协作。增开国内外航线,提高国内主要城市直达率,实现国际航班常态化。组建以银川为基地的股份制航空公司。推动建设中阿国际互联网交换骨干节点,打通出境网络通道,打造网上丝绸之路宁夏枢纽工程。

三、创新驱动,协调推进,加快建设富裕宁夏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以结构调整带动经济转型,推动经济发展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由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投资、消费、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能源资源等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由工业支撑为主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发展新动力,优化发展新空间,全力打造宁夏经济升级版。

(一)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探索省部共建沿黄城市带科技创新改革试验区,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创新园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依托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着力推进“五个一批”,即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器,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培育引进一批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形成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培养一批专精特新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着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后补助政策,落实和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加速折旧政策,建立新材料、关键零部件首批次应用保险费补偿机制,鼓励企业设立创投基金、创业创新平台、科技创新中心等。着力激发科研机构和高校创新活力,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设立技术转化机构,出台科研人员职务发明等相关规定,形成鼓励创业创新的分配机制。着力激发市场转化科技成果活力,改革科技成果产权制度,培育技术和股权期权市场,拓展技术和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股权期权税收优惠政策和分红奖励办法,推动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探索集成各类要素创业创新的路子。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立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力争R&D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0%以上。加强基础研究,提高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水平,加大农产品深加工、清真食品、新型煤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现代纺织、智能制造等重点产业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攻关,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能力。

加快建设人才强区。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流动机制,实施领军人才培养、急需紧缺人才引进、青年拔尖人才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素质提升和建设优势产业人才高地、区域特色人才基地等六大工程,推进银川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着力培养集聚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大外国智力的引进与合作,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社会组织联合培养引进开发人才资源。实施“塞上骄子回乡行”计划,支持宁夏籍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岗位绩效与薪酬收入相挂钩的分配机制。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农业现代化。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施农业提质增效工程,重点发展优质粮食+草畜、蔬菜、枸杞、葡萄“1+4”特色优势产业,鼓励“一县一业”,培育各具特色的区域支柱产业。坚守基本农田耕地红线,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推进马铃薯主粮化。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和标准化养殖,建立优质饲草料基地,建成全国优质清真牛羊肉产业链精深加工基地和优质奶源基地。推进蔬菜标准园区创建和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提升蔬菜品质和市场竞争力,建成西部菜篮子基地。推进枸杞产业标准化、品牌化、机械化发展,建立枸杞种植、加工、产品质量国家标准和葡萄酒列级国家标准,建成全国枸杞之都和东方葡萄酒之都。支持国家农业科技园建设,高标准建成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继续实施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沃土工程、中南部地区高效节水和旱作节水工程,推进引扬黄灌区盐碱地改良全覆盖,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以特色、高质、高端、高效为引领,加大良种良法应用,提升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创新为农服务体制,推进互联网+农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初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推进新型工业化。实施中国制造2025宁夏行动纲要,推进工业强基工程,开展质量品牌提升行动,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推动产业由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培育千亿元产业集群、千亿元产业园区、千亿元企业。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实行差别化政策,精准扶优扶强扶特。实施支柱产业做优做强计划,建设国家级宁东现代能源化工基地,构建煤化工及下游精细化工产业体系,煤炭间接液化一期项目建成投产,实施二期项目,建立煤制油间接液化国家技术标准,打造世界煤制油产业高地;促进煤化工、石油化工融合发展,打通煤化工、石油化工、现代纺织产业链产品链;打造全球能源互联网重要支点,加快特高压输电通道建设,提高清洁能源消纳利用水平;建设现代纺织示范区,提升产品研发能力,加快培育羊绒、棉纺、化纤、亚麻、服装等现代纺织产业集群,做羊绒产品高端制造世界引领者;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建设现代国际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园,建立清真产品国家标准和国际互认体系,创建国际化品牌,打造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之都。实施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计划,对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六大新兴产业,支持自主创新,做大增量,培育优势,形成若干产业集群,走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引领型发展之路。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计划,对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五大传统产业,加强产业整合,加快技术改造,提高节能、环保、安全标准,促进产业升级。支持石嘴山加快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实施过剩产能化解及落后产能淘汰计划,对国家和自治区限制的过剩产能,严控总量,发展深加工,提高附加值,鼓励产能转移。对污染高、耗能高的落后产能,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引导企业兼并重组、关停并转,对资不抵债、靠贷款和补贴过日子的“僵尸企业”,完善退出机制,实现市场出清,盘活厂房、土地、可用设备等存量资源。

推进现代服务业。实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促进服务业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层次提升。推动旅游与文化、体育、休闲、度假等融合发展,打造旅游特色板块,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和业态,全面推行旅游服务标准化、智慧化,创建国家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区,加大国家风景名胜区建设和保护力度。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新型服务业,建设宁夏国际航空物流园区和银川、石嘴山、中卫三大全国性现代化铁路物流基地,加快固原西兰银综合物流园建设。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提升,积极发展体育健身、健康服务、养老服务、生态养生和社区服务业。实施高技术服务业创新工程,以新供给带动新需求,着力扩大旅游、信息等新消费,引导消费朝着智能、绿色、健康、安全方向转变,带动消费结构升级。积极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及时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化解房地产库存,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推进信息产业化。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把大数据产业作为我区的战略性产业,创新政策、管理和服务,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把我区打造成西部云计算产业基地和国内外数据资源最佳落户地。统筹规划建设中卫云基地、银川大数据中心、银川IBI育成中心,拓展云设施、云计算、云运用产业链,发展大数据、物联网、信息服务新业态,建设国家西部云谷。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实施全域“村村通”电商行动,培育电商企业,促进邮政快递业与电子商务联动发展,构建电子商务服务体系、物流配送体系、支付结算体系,支持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创业创新孵化基地建设,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支持建立一批“海外仓”和展示中心,壮大电商经济。支持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等各类创新,引导新型业态聚集,加快发展软件、服务外包、呼叫中心等信息产业。

(三)提升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铁路大通道网络,建设连通银川至呼和浩特(北京)、兰州、郑州、乌鲁木齐、西安、青岛等六个方向高速铁路,重点实施银川至西安、兰州、呼和浩特(北京)客运专线,宝中铁路平凉至中卫段扩能等工程,实现银川至北京、西安、兰州等方向3至6小时到达。实施五市城际铁路联通工程,覆盖全区主要景区,形成2小时通行圈。推进银川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作。共同争取兰州至固原至庆阳高速铁路立项建设。完善全向通达公路网络,开工建设银川至百色、乌海至玛沁、银川至昆明高速宁夏段,加快建设京藏、青银高速宁夏境内重点路段改扩建等工程,全区高速公路突破2000公里,县县通高速。加快建设面向中亚、中东的门户机场,增开点对点国际航班,并争取与国内已开通航班联通。建成银川河东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四期工程。加强支线机场建设。统筹推进通航机场建设,积极发展通航产业。加快推进银川国际航空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银川国际客运枢纽、中卫国际货运枢纽和西气东输管道枢纽。完善石嘴山、吴忠、固原区域性交通枢纽。完善现代交通运输管理体制。

构建水利工程保障体系。加强人饮安全巩固提升、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城乡居民、重点工业园区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全面建成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推进六盘山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水资源高效利用、非常规水循环利用、库坝窖池联网等水资源配置工程,实施中部干旱带贫困片区西线供水工程,实施水系改造、连通、调蓄和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加快建设黄河宁夏段二期防洪、贺兰山东麓防洪体系、清水河综合治理和重点城市防洪工程,基本建成县级城市防洪排涝体系。

构建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智慧宁夏,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全光网省区建设,实现4G网络城乡全覆盖和公众场所无线网络全覆盖,积极建设以5G为重点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建成“八朵云”,深化政务民生信息化。加强农村通讯基础设施规划建设。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推进三网融合应用和宽带网络提速降费。

(四)推动区域城乡协调发展。

全面落实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坚持规划引领,多规合一,产城融合,统筹推进大银川都市区和石嘴山、固原、中卫副中心城市建设。银川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中阿合作核心区,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节点城市、现代服务业中心,突出“塞上湖城、西夏古都”的城市特色。吴忠建成清真食品和穆斯林用品产业中心、现代制造业基地,突出“水韵吴忠、滨河回乡”的城市特色。石嘴山建成宁北及蒙西地区中心城市和物流中心,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现代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基地,突出“山水园林、重工基地”的城市特色。固原建成宁南区域中心城市,重要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贸易基地、轻工产品制造基地、特色文化旅游文化城市,突出“红色六盘、绿色固原、避暑胜地”的城市特色。中卫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物流枢纽城市、特色产业城市、生态旅游城市,突出“沙漠水城、花儿杞乡、休闲中卫”的城市特色。推进沿黄城市带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建设清水河城镇产业带,引导人口、产业、资本集聚发展。推动太中银发展轴和银宁盐发展轴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推进新型城镇化。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实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功能,推进智慧城市、绿色城市、人文城市建设。继续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加快老旧城区改造,提升新建城区功能,改善人居环境质量,有效防治交通拥堵、空气污染、停车难等城市病。加快大县城建设,培育一批小城市,集中建设一批重点特色镇,带动周边农村就地城镇化。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双落地,建立健全“人地钱”三挂钩机制,促进有能力在城镇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

加快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推动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社会事业向农村倾斜。实施美丽乡村“规划引领、农房改造、收入倍增、基础配套、环境整治、生态建设、服务提升、文明创建”八大工程,健全乡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小城镇和村庄环境净化、绿化、美化、亮化。全区所有乡(镇)、村庄达到美丽宜居乡村标准。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认真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加大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权限的力度,重点解决放权不同步、不协调、不到位的问题。加快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实行“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和告知承诺,推进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全部取消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加快整合建立统一的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体系,实现交易全程电子化、高效规范运行。落实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抽取执法人员、检查结果公开的“两随机、一公开”,有效解决检查任性和执法不公、执法不严等问题。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推进电力、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在民航、电信等领域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示范。开展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支持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提高国有资本投资效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深入推进行政单位所属企业脱钩改革,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制定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具体细则。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完善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企业依法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公共服务、特许经营等领域,在税收优惠、投资合作、项目衔接、征地拆迁、融资服务等方面与政府投资、国有企业一视同仁,为民间投资清障铺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大力培育新生代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队伍,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预算管理,以改革提高财政效能。实施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扩大预算绩效管理范围。加大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支出预算约束。改变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方式,建立财政投入基金化、政府投资资本化制度,运用产业引导基金、风险补偿基金、担保基金等方式,放大财政资金效应。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落实国家税制改革和征管体制改革任务,全面完成营改增任务,合理划分自治区与市县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完善政府性债务限额管理、预算管理、风险预警和监督考核制度。全面实施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和本地名优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

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打造西部金融高地。

构建银行、证券、保险、担保、基金等协调发展的多元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国内外金融机构设立分支机构,支持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发展。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支持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制定支持发展股权投资、债券融资和引进私募基金的政策。积极发展第三方支付业务,加快培育、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新型金融业态。加快民营银行设立常态化,发展普惠金融和绿色金融,开展投贷联动试点。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三农和贫困地区的金融服务力度,实现金融网点乡镇全覆盖和金融服务行政村全覆盖。推进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深化要素市场改革。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等要素配置,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物流成本、财务成本和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负担、电力价格,形成生产要素综合成本洼地。深化重点领域价格改革,推动放开水、电力、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加快形成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完善煤电、气电价格联动机制,扩大铁路运输等领域经营者自主定价范围。完善有利于节能减排的价格体系,提高对“两高一剩”行业落后工艺、设备、产品生产的差别电价和水价。全面实行居民用电、用水、用气阶梯价格制度。加快智能电网建设,稳步推进宁东基地电力体制改革试点。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善水权转换政策。开展园区低成本化行动,鼓励发电企业扩大大用户直购电规模,支持有条件的园区企业建设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完善园区集中供水供热、污水处理、交通物流等配套服务体系,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综合生产成本。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依法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开展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开展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及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改革。培育壮大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壮大村集体经济。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深化水利、供销和农垦改革。

四、共建共享,保障民生,加快建设和谐宁夏

实施富民共享战略,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把西海固地区作为主战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保基本、补短板、兜底线,统筹解决就业、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实现全区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不让一个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

(一)实施脱贫攻坚工程。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大力推进产业扶贫,开展“百企千村万户”龙头企业带动扶贫行动,支持发展与农户增收关联度高的特色优势产业,拓展信息、电商、光伏、乡村旅游、慈善等新型产业扶贫,实现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推进六盘山旅游扶贫试验区建设。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引导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鼓励有条件有能力的贫困群众自主就业创业,依靠自己的双手实现就地脱贫,由农民变商人、变工人、变市民。

易地搬迁脱贫一批。巩固提升“十二五”移民工作成果,完善配套设施、产业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立生态移民产业扶贫担保基金,帮助移民发展生产,实现搬得出、稳得住、管得好、逐步能致富。拓宽移民安置途径,通过劳务移民、插花移民等安置方式,引导西海固地区就地脱贫难度大的贫困人口,到城镇、园区和沿黄地区就业创业。加大移民迁出区生态修复力度,创新生态资金使用方式,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转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研究解决好自发移民问题。

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实施贫困人口技能致富计划,实行川区城市优质学校同山区学校结对帮扶政策,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通高中全部免除学杂费,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全部接受职业教育,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所有贫困户技能培训全覆盖。

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健全兜底扶贫政策,推动贫困地区农村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逐步把低保线提高到扶贫线标准,把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对因病致贫返贫的贫困人口提供医疗救助保障,确保贫困人口应保尽保。

加大金融扶贫力度。坚持把金融扶持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建设全国金融扶贫试验区。以争取中央支持、自治区财政投入为主,推进财政资金与银行、保险、担保等资金联动扶贫。全面实施“金扶工程”,推广村级互助担保基金和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开展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工作,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扶贫项目信贷资金投入,支持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贫困户提供免抵押、免担保扶贫小额信贷,由财政给予贴息支持。

完善扶贫推进机制。继续实施整村推进,提高基础设施到村、产业扶贫到户、培训转移到人、帮扶责任到单位“四到”扶贫实效,强化脱贫工作责任,实行严格评估,建立反映客观实际的贫困县、贫困户考核退出机制,实行逐户销号,做到扶贫到根、脱贫到人。深化闽宁协作、定点扶贫,鼓励支持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开发,建立社会扶贫信息平台,实现社会帮扶资源和精准扶贫有效对接。

(二)实施城乡居民增收工程。

实施大众创业行动。完善创业扶持政策和服务体系,加强创业培训,打造一批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平台,推动与天使投资、创业投资融合发展。降低创业门槛,加强小微企业“双创”基地建设,培育和扶持创业主体。实施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支持建设大学科技创业园。实施返乡人员创业行动计划,带动大众创业。支持高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离岗创业,带动科技人员创业。

实施就业优先行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着力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问题。转变职业技能培训方式,实施精准职业技能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度,完善技术工人职称评定制度。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对新生代农民、失学青少年、失业人员、转岗职工、退役军人以及有培训愿望的劳动者进行免费职业培训,托底帮扶就业困难人员。继续实行政府购买公益岗位制度。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稳定增长机制,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市场,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加强部分行业可能出现的规模性失业监测,制定预案。落实好援企稳岗、社保补贴、税费减免等政策,加大再就业支持力度。

实施农民增收行动。实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引导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稳步提高农民家庭收入。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有效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确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

(三)推动“两个文明”协调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建立倡树社会新风正气的制度保障,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集力量。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化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之成为全区各族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和精神动力。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融合发展,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增强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实施文化精品创作工程,发展优秀民族文化,繁荣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事业。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建设一流新型智库。实施“书香宁夏”工程、“农村广播村村响”工程、全民科学素质提升工程,倡导全民阅读,普及科学知识。实施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积极推进西夏王陵、丝绸之路宁夏段等申遗工作。

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大文化产业投入,构建文化产业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做大做强骨干文化企业,扶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文化创意、游戏动漫、数字出版等新型文化业态,打造银川世界电子竞技之都,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推进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将其打造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四)实施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加大教育投入,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建立公办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奖补机制。推进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增加普惠性幼儿园供给。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现全区所有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巩固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果,提高普及水平,推动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到2020年全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5%。

打造西部职业教育高地。实施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培育计划,适应我区产业发展需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打造一批具有宁夏特色、西部领先的品牌专业,培养更多的实用型、技能型复合人才。支持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建立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提高高等教育发展质量。实施高等教育创新提升计划,加强高等院校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建设若干个优势学科和重点专业,引进培养一批全国有影响力的名师。分类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

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教师、设备、图书、校舍配置全部达到国家标准。加强教师队伍特别是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城乡校长、教师交流,县域内教师培训全覆盖。办好民族教育和特殊教育。进一步完善助学资助体系。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深化中小学素质教育,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落实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制度,推进教育信息化,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积制,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五)实施健康宁夏建设工程。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行医疗、医药、医保联动,推进医药分开、管办分开,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卫生医疗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破除“以药补医”逐利机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完善科学补偿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维护公立医院公益属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区内异地就医费用即时结算。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健全药品集中采购、供应保障体系。支持中医药、回医药发展。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和功能定位,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实现标准化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全覆盖。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试行政府购买社区卫生服务、上级医院对口支援、托管基层医疗机构,推行县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探索实行医师多点执业,加强基层全科医生培养和职业化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分级诊疗制度,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在基层全覆盖。建立全区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开放共享,完善远程医疗网络体系。推进非营利性民营医院、公立医院同等待遇。提升医疗质量安全,实现医疗服务临床路径全覆盖。完善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逐年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保障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公平均等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城市建设,建立城乡居民普惠性健康体检制度和电子健康档案,推进健康教育,加强以防病为主的健康管理。推广全民健身计划,城乡主要公共场所免费安装健身设施,农村居民每户免费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传染病、地方病等重大疾病综合防治和职业病危害防治。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的宁夏户籍育龄妇女在区内定点医疗机构免费分娩。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

(六)实施社会保障提标工程。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五险合一”经办管理体制改革,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制度。推进社会保障扩面提标,扩大工伤保险参保覆盖面,稳步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低保对象补助标准。推进社会保障卡综合应用,实现全区社会保险自由转移和无缝对接。强化社保基金监管。完善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继续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全面完成农村危窑危房改造和消除土坯房任务,让群众住有宜居。

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规范城乡低保管理,统筹城乡“三无”特困人员供养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分类救助、临时救助制度,开展“救急难”综合试点,使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急难有救,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情发生。加快慈善事业法治化进程,建立健全慈善事业监管机制,推动慈善事业创新发展。

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全面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统筹推进留守妇女儿童关爱服务和未成年人社会保护工作,完善残疾人福利补贴制度,保障残疾人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

(七)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好局面。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巩固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提升民族事务依法治理能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培养。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切实维护我区现有宗教格局,加大爱国宗教人士培训培养力度,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五、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建设美丽宁夏

实施生态优先战略,牢固树立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建设祖国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和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

(一)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

把六盘山地区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争取国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建设六盘山生态补偿试验区。推动各市县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实行环保负面清单制度,严格以环境容量确定城市规模和开发强度,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和生态安全格局。以市县行政区域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探索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和排污权交易制度。

(二)推动低碳循环发展。

建设国家新能源综合示范区,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打造光伏全产业链,形成集聚效应,促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集约开发和多领域应用。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实现生产“三废”近零排放。鼓励种养加一体化、都市农业、休闲农业循环化发展。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推进垃圾减量化、无害化和资源化利用。实施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加快建设充电站(桩)基础设施。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提高节水、节电、节地、节材等标准。实施建筑效能提升和绿色建筑全产业链发展计划。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全区县城以上的城市实现休闲慢行系统全覆盖,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三)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水平。

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落实重点用能行业能效提升计划,单位产品能耗对标国内同行业一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合同节水管理,推动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着力提升煤炭利用集中度,推进散煤替代,提高燃煤技术标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坚持以水定产、以水定城,严守取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依法加强水源地保护,严禁违规开采地下水。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推进城镇、园区闲置低效土地开发利用,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加强重点区域矿山地质环境治理。

(四)加大环境治理力度。

深化环境保护领域改革,实行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强化执法能力建设。实行最严格环境保护制度,建立环保、司法联动机制,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环境治理体系。严格执行新环保法,对所有排污企业实行在线监测,严惩偷排超排行为。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促进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实施环境保护“蓝天、绿水、净土”三项行动,严格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全面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 2020年前所有符合改造条件的机组排放达到燃气标准,使所有现役电厂每千瓦时平均煤耗低于310克、新建电厂平均煤耗低于300克。川区城市燃煤供热锅炉全部替代,山区城镇天然气实现联通,全面淘汰“黄标车”,药企污染实现常态治理。提高再生水回用率,城镇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加强黄河干支流、主要排水沟、湖泊湿地等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规范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严格危险化学品管控,加强重金属污染防治,防控重大环境风险。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和农用残膜回收利用率,推进乡镇生活垃圾、污水集中处理,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五)加强生态建设保护。

大力加强绿色屏障建设,实施天然林保护和三北防护林工程,加强六盘山、贺兰山、罗山等自然保护区建设,继续推进封山禁牧、退耕还林还草。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强草原保护。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保护和恢复河湖湿地自然生态系统,推进湿地产权确权试点。建设黄土丘陵水土保持示范区。提高防沙治沙综合示范区建设水平。实施主要干道整治绿化工程,建设黄河两岸、贺兰山东麓、清水河流域三大生态廊道,推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县城),每个市县至少建成一个森林休闲公园和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地震、气象服务体系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实现“十三五”规划提供坚强保证

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各级党组织必须深化对基本区情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切实增强创新发展、追赶转型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提高领导发展能力,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一)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

充分发挥各级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党领导经济工作制度化、法治化建设,改进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强化全委会决策和监督作用。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重大方针政策的工作机制,提高科学决策、科学管理水平。加强对重大方针政策和发展形势的宣传引导,为全区改革发展稳定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党组织建设。优化领导班子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注重培养选拔政治强、懂专业、善管理、敢担当、作风正的领导干部,提高专业化水平。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政绩考核评价、奖惩和干部能上能下机制,调动各级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加强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强化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带领群众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巡视工作,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二)动员人民群众团结奋斗。

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扬民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提高宣传和组织群众的能力,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协商,依法保障人民各项权益,激发全区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奋力追赶、加快建设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的主人翁意识。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等方面作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人民防空建设,推进双拥共建,促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最大限度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的共识和力量。

(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

坚持依法执政,全面推进依法治区,进一步提高各级党组织依据宪法法律、党内法规开展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增强地方立法的特色和立法的针对性。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依法调控和治理经济,完善行政执法体制,推进综合执法,实现政府活动全面法治化。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

(四)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动社会组织多元健康发展,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和购买服务。增强社区服务功能,推行城乡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推进信访工作规范化建设。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和网络舆情监管引导。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推进公众安全教育和公共安全保障行动计划,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企业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强化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切实增强群众安全感。依法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极端宗教活动,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我区社会政治稳定。

(五)确保“十三五”规划建议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用新的发展理念制定“十三五”规划纲要和专项规划,落实本建议确定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各市县要从实际出发,制定本地区“十三五”规划。各级各类规划要增加明确反映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标,增加政府履行职责的约束性指标,把全会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团结带领全区各族干部群众,万众一心,艰苦奋斗,奋力追赶,加快开放富裕和谐美丽宁夏建设,夺取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
宁夏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水源工程获大禹奖
  近日,记者从宁夏水利厅获悉,新华网
宁夏生态环境监测“十四五”规划出炉
  合理扩增空气自动监测站   实现天地一体新华网
宁夏首例海关信用修复案例办结
  “拿到手里的那一刻,新华网
宁夏5G网络普及率达23.8%
  近日,记者从宁夏通信管理局获悉,2021年宁夏完成5G投资9.新华网
宁夏减免企业所得税6.69亿元
  近日,记者从宁夏区税务局获悉,2021年,全区914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6.新华网
中卫市沙坡头区:环卫市场化让城市更美丽
  中卫市沙坡头区环卫工人工作量大不大?2009年新华网
宁夏空气质量改善“十四五”规划发布
  ■ 到2025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5.新华网
灵武市:特色产业“种”出乡村致富路
  “要想带动百姓增收致富,就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新华网
新集乡肉牛养殖“畜”势待发
  1月1日,恰逢彭阳县新集乡集日,暖阳下,新华网
银川市金凤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 总投资28.6亿元
  新华网银川1月1日电(记者 任玮)为进一步营造新华网
看过来!他们是首届“宁夏最美消防员”!
  新华网银川12月31日电(记者 刘海)由宁夏回新华网
宁夏博览局(贸促会)签发首批RCEP优惠原产地证书
  助力企业实现对外贸易开门红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RCEP)正式对包括中国、日本、文莱等已提交核准书的10个缔约国生效。生效首日,宁夏博览局(贸促会)为宁夏嘉峰化工有限公司和宁夏紫光天化蛋氨酸有限责任公司2家企业出口日本的货物,签发了RCEP项下首批次6份优惠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84.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