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六盘山天保工程 从"高原绿岛"到"天然水塔"

09.12.2016  23:33

  12月6日,记者自六盘山林业局挂马沟林场启行,穿越六盘山天然林保护工程区。

  天高云淡,草漫山野。冬日的阳光柔和地穿过繁密的树林,在落叶上留下斑驳光影。蓝天如镜,草木深深,山沟沟里,潺潺溪流清澈绵长,为绿意褪去的山林增添了不少活力。

  “挂马沟林场和卧羊川林场的有些沟谷,曾经山坡岩石裸露,山沟干涸,通过持之以恒的封山育林措施,如今植被浓密,‘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同行的六盘山林业局资源管理科科长周海明饱含深情地说,“以前夏季溪流干涸,现在常年水流不断。

  沿着六盘山脉一路前行,置身林海,听啾啾鸟鸣,令人心旷神怡。“到了夏天,这里就是巨大的高原绿岛,景色优美,空气清新。”周海明说,扮靓这座“绿岛”,天保工程功不可没。

  2000年,宁夏在六盘山启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一期工程,纳入天保工程区面积58.5万亩,2005年增加至92.5万亩。2010年,一期工程完成后,六盘山林区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林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入林分结构不断优化、森林质量稳步提升的建设发展新阶段。

  2010至2020年,启动实施天保工程二期,纳入天保区范围增加至135.66万亩,实现了六盘山林区全覆盖。截至目前,森林面积增加3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64.5%增加到66%,活立木蓄积量由161万立方米增加到231万立方米,植物种类从1985年调查的788种增加到2012年调查的1200多种,被誉为“西北种植资源基因库”。野生动物生存环境改善明显,脊椎动物达到226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金雕、林麝的活动范围也扩展到自然保护区外围。

  “天保工程实施之前,每年年底,职工工资都发不出,林区各项工作举步维艰。”周海明说,那时护林员主要管护任务是防盗伐。天保工程实施后,各项经费都有了保障,护林员身兼宣传员、监测员等多重身份,通过宣传教育,林区周边群众树立了保护生态的意识,林区管护、经营、利用等工作全面展开。经过16年的天保工程资金持续投入,林区道路、场部、护林点面貌一新。在多年的管护实践中,六盘山林业局总结出一套科学的管护模式,建立健全了局、场、点三级责任管护体系,有效保护了森林资源,林木盗伐案件由天保工程实施前每年的100多起降为现在的零起。

  行至王化南林场,场长禹万贵正在山顶的一处山泉舀取生活饮用水,“这里海拔2000多米,林木茂密,水源涵养非常好,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

  福满六盘,惠泽民生。天保工程实施以来,六盘山生态状况改善明显,水源效益显著,林区60多条溪流,地表水总量达到2.53亿立方米,是泾河、清水河、葫芦河的发源地,以及宁夏中南部地区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通过中南部城乡饮水安全工程,向宁夏南部山区100多万群众提供安全饮用水源,改善了旱区基本生存条件,被誉为“天然水塔”。(记者 丁建峰)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