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都市 让城市更宜居

22.02.2016  11:41

  交通是城市运行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血脉”,更与老百姓的幸福息息相关。建设公交都市,不但可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而且“打车难”的情况也将得到缓解。

  2013年11月21日,银川市被国家交通运输部正式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公交都市创建城市。目前,公交线路105条,线路总长度达到1915.23公里,公交运营车辆全部为清洁能源公交车。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的59.8%,在全国36个中心城市中位居前列。至2018年,银川市力争使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0%,确立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使公共交通成为居民机动化出行首选。而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放宽视野借鉴多方经验,将有助于银川实现成为国内一流公交都市的目标。

   释义

  什么是公交都市?

  公交都市是为应对小汽车高速增长和交通拥堵所采取的一项城市交通战略。它体现了一种以城市公共交通为机动化出行主体、以城市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和城市布局结构的全新理念。公交都市的主要特征是:具有较高的城市公共交通分担比例,紧凑的城市空间布局、多元化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以人为本的城市公共交通优先政策,以及高效的城市交通综合管理。

  国家交通运输部所公布的全国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将在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建设等方面享受到国家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公交都市”创建时间为5年左右,各城市达到创建考核目标后,经交通部验收合格的授予“公交都市示范城市”称号。

   理念

  ◆紧凑城市,使70%的人口居住和就业集聚在公交走廊两侧。

  ◆模式多元,形成“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出租车为补充、慢行交通为延伸”的一体化都市公交体系。

  ◆统筹衔接,实现地下和地面交通、大容量和中低运量交通、机动化和非机动化交通的有机结合和有效衔接。

  ◆空间提升,集成轨道、公交、慢行系统及交通环境等要素,打造安全、畅达、绿色的交通空间,提高市民出行品质。

  ◆实现交通与城市、经济、生活和谐共生。

   评论

  打造公交都市离不开互联网思维

  如果能进一步激活互联网思维,在厘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的同时,开展互联网+交通政务管理创新,城市通往“公交都市”的道路将变得更加通畅要切实减轻拥堵,必须大力发展高效率的公共交通。当一个人的公交出行变得更加方便、舒适、经济、快捷,购车的愿望自然会降低。为了方便出行而买车,但汽车增多导致的交通拥堵问题反而降低了出行的效率,这样的悖论只能被完善的公交系统来打破。

  但传统公交车不准点、乘车拥挤等是许多人的出行“痛点”。为了满足市民对公共交通不同层次的需要,弥补现有公交体系无法覆盖的空白,深圳鼓励推出了“协议定制班车”。很多人可能刚刚适应了用手机叫出租车或者专车,猛然发现,用手机叫大巴的时代已经扑面而来了——随着滴滴巴士等正式上线运营,目前,深圳定制巴士线路已过千条。

  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原有的行业界限被逐渐打破,在新的领土与旧的废墟上,崛起了新的业态,定制巴士即是一例。它利用互联网思维整合社会资源,试图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对比传统公交,定制巴士在客户评价、平均运送速度、准点率、使用效率等方面都更具优势。它一个显著变化就是让“人等车”变成了“车等人”,强调互联网领域经常提到的用户体验,堪称公交出行的2.0版。

  如今,“互联网+”概念引入公共交通行业已经到了加速期。对传统公交行业来说,重要的一点是要将乘客当用户,借鉴互联网思维关注用户体验,包括利用大数据、公交APP等手段来提高服务水平。此外,还可学习世界先进城市的一些相关做法。比如,英国公交系统将道路、驾驶员和车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驾驶员可以及时获悉交通运行状况,由于车站电子显示屏上详细标有不同线路的公交车所在位置、预计到达车站时间,乘客也可以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等车,加大了公交出行的吸引力。

  “互联网+”不止是物理上的融合,还要参与和促成化学反应。“互联网+”不是一道加法题,而是一道乘法题。如果能进一步激活互联网思维,在厘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的同时,开展互联网+交通政务管理创新,逐步形成定制巴士与传统公交定位明晰、相互补充与竞争的局面,最大程度发挥互联网整合交通资源的功能,通往“公交都市”的道路将变得更加通畅。

   借鉴

  西安

  公共自行车APP租车还车一目了然

  租公共自行车最担心骑到目的地后车架上没空位,还不了车。为此,西安市城市公共自行车公司推出手机APP,用户通过手机不但可以查看公共自行车网点分布,还可以查看网点车架上有没有空位可以还车。

  市民只要在手机上下载了“西安自行车网点”APP客户端,打开页面后,自行车网点就会以绿色的标志出现在地图的不同位置,哪里有公共自行车网点一目了然。市民还可通过搜索关键字查询到具体某个自行车网点,了解网点的自行车数和空位数。另外,市民若在刷卡租车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还可以通过APP客户端反馈情况,后台收到后会及时处理。

  青岛

  成立都市公交研究院

  2015年7月2日,由交运集团(青岛)出资组建的青岛都市公共交通研究院正式注册成立。

  据了解,该研究院是青岛市首家本土专业公共交通发展研究机构,可独立承接公共交通发展战略研究、公共交通综合规划设计、智能公交与数据分析、标准编修等方面课题项目,立足本土专业优势,提升本市公共交通服务业的标准技术水平,加快助推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

  公交站距小区入口拟规定不超过50米

  据了解,《公共汽电车站台规范》(征求意见稿)是由北京市交通委组织制定的北京市地方标准,目前已完成制定。

  其中规定,公交站台应设置电子站牌,距离小区出入口、地铁站出入口等不应大于50米。同时,站台应设置电子站牌,向乘客显示下一班车到达本站的时间;电子站牌刷新周期不宜小于20秒、不宜大于60秒,且不应设置广告。

  该《规范》拟规定,站台边缘距客流密集区的距离,包括距火车站广场的行人出入口近端不应大于100米;距地铁口、小区出入口、影剧院、展览馆、游乐场的行人出入口近端不应大于50米。

  同时,每个站台停靠标准公交车线路数不宜超过6条,站台的人均面积不宜小于0.7平方米。

   天津

  “以租代买”发展新能源公交

  通过天津市租赁行业协会和天津市公交集团合作,天津通过租赁的方式,采购500辆新能源电动汽车,总价值达7.5亿元。

  近年来,租赁行业在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地铁轻轨、绿色公交、污水处理、节能发电等领域,资金一次性投入过大,而通过租赁企业的介入,地方政府或相关企业“以租代买”,既能推动城市建设,又能缓解财政支出压力。

   福州

  APP预约出租车上路

  去年,福州市推出首个手机打车软件“华威约租车”,市民可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站、手机软件应用商店下载该软件。为满足市民差异化出行用车需求,福州市计划总共投放500辆预约出租汽车。首批投放的50辆预约出租车不仅提供互联网约车、泊位乘车等业务,还提供私人定制化服务。车上配有车载冰箱、Wi-Fi、万能充电器、便民小药箱、一次性雨衣、矿泉水及当天报纸等物品,免费供乘客使用。同时设有无障碍装置,方便轮椅、婴儿车直接上下车。约租车采取基本指标与营收分成、绩效挂钩考核的车长制公车公营模式,驾驶员经专门培训,全部持有从业资格证和服务卡;车上装有GPS车载终端和摄像头实时动态监控。

   观点

  公交都市的制度建设与法治保障

  究竟应该如何发展公交都市?南京城市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涛,从制度建设和法制保障上,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所需的制度环境

  要构建一个完整意义的公交都市,制度环境非常重要。

  从政治学意义上看,倡导民主(而非官主)、法治(而非人治)、人本(而非车本),即倡导所谓的“德先生”。同时,也需要“赛先生”,即以科学的、理性的、综合的态度,来影响综合交通、公交都市的决策。香港也好,新加坡也好,公交都市的建设,都经过了二十年到五十年长期不懈的坚持努力,需要政府的法治建设、制度建设,各部门协同作战,在规划、建设、管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支持。

  党的十八大指出,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也是公交都市重要的法制环境和制度环境。公交都市需要组织保障。我们如果要建造一个公交都市,从党委、政府层面上,要建立高位决策协调机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建设文本就有相应要求,从市委、市政府的顶层决策、顶层设计做起,为了做好顶层决策和顶层设计,要有相关的工作机构来支持,包括技术层面的咨询委员会、咨询的技术团队,需要部门之间的协同机构,还需要面向公众的乘客委员会。这样的一些机构设置,才能保证公交都市建成。

  从社会角度来讲,公交都市建设,应该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民生工程。公交都市应该突出以市民、乘客为中心。公交都市的规划、建设、运营、服务,应该广泛吸收广大公众的参与,并且接受市民、乘客的评判与监督。

  从经济角度看,作为物质载体的公交都市建设,是市场经济+交通经济+法治经济的综合产物。成功的公交都市无不如是。市场经济要求按市场规则(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等),来分配城市的空间资源和交通资源。交通经济指的是,以高效的、大容量的公共交通,来影响乃至决定城市的空间资源、土地资源和交通的市场资源,这些资源都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资源;法治经济要求以市场规则为前提,公开公平公正地来分配这些重要的交通资源和公共资源。

   需要的法治保障

  构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公交都市,需要怎样的法治保障呢?

  第一,要以法制来维护城市规划的系统性、权威性、稳定性,从而在制度上保证公交引导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最典型的是巴西的库里蒂巴。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它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起初要建立轨道城市,后来因为政府财力有限,才由轨道城市转变为建设以地面快速公共交通为主体和主导、多模式一体化的公交体系,并和城市空间规划土地规划结合起来。这个设想,是经过了五十年左右,历届政府坚持以这样的规划为导向,并长期以此为引领,才逐步得以实现的。最终,库里蒂巴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公交都市,同时因成功建设了公交都市,成为全世界的旅游热点城市。对我们而言,这是最有启发的典型案例。

  第二,要建立差异化的土地定性定量定价及相关激励机制政策,从而保障以公交支持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第三,以法制保证,公交改善带来的沿线土地增值,还原支持公交体系建设与运营的财务平衡和可持续,至少不是全部被开发商和沿线业主来独享。

  第四,以法制建立刚性的可考核、可监管的公交服务体系,以及符合市场竞争原则的公交运营模式,从而保障高效率、高品质、高水平的公交服务。

  第五,以法制调节道路交通时空资源,保障公交优先路权和交通安全。

  最后,还是要用法制化的多层次交通影响评价制度,来确保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在空间、土地、路权和运营层面,真正落实公交优先与公交导向。

  本版文字均由本报综合 吴瑜瑜/制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