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一线“父子兵” 薪火相传铸匠心

01.04.2019  13:40

  勉祥和勉少春,一对亲父子,两代公交人。 

  父亲勉祥经历了银川公交的从无到有,艰难起步;儿子勉少春见证着银川公交的蓬勃发展,驶入快车道。两人都修车,老勉敲敲补补,心里只有“”,小勉革新求变,满脑子创新;老勉一把扳手用到退休,小勉连上电脑给车“瞧病”;老勉躺在车底,爬出来就是一身泥,小勉坐在车间,成立了“劳模工作室”……父子俩同在银川市公交公司,前后经历60年,看到的、感受到的大不相同,但有一点相同,两人都对这份事业爱得深沉。在前行的路上,父子俩秉持着初心,坚守着不变的匠心。 

  子承父业修公交 

  勉少春1984年进入银川市公交公司,那时,他还是20岁出头的毛头小伙。父亲勉祥已是修理厂的“元老”级人物,进厂25年,修理公交技术一流,给车“看病”绝对权威。 

  老勉并不同意儿子“继承衣钵”。这份工作他已经干了近半辈子,冬天一身冰,夏天一身泥。露天修车厂,夏天晒得人没处躲,脸上的皱纹里面都是黑黢黢的,只能在车底下躲阴凉,他不想让儿子吃这份苦。

  

  勉少春(右)和工人一起研究修车装置。 

  小勉从部队退伍,偏偏被分到了公交公司。害怕看父亲那张“黑脸”,小勉干脆“”到运输组,开起了2路公交车,那是十几米长的通轿车。 

  上世纪80年代,银川只有两条公交线,2路线从南门往返西夏区,路程最长,车况也差,半路抛锚是常事。 

  抛锚咋办?修啊。 

  或许是从小受父亲的耳濡目染,再加上自己肯钻研,勉少春修起公交车手到“”除,一天天、一年年有了名气,找他修车的人越来越多。领导一看,这小伙子青出于蓝胜于蓝,干脆调入修理车间。 

  工作室里攻难关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银川市的公交线路从1条,发展到如今137条,公交车更新速度也越来越快,从柴油车到第一辆燃气车用了47年,从燃气车到第一辆纯电动车仅用了12年。现在,行驶在银川大街小巷的公交车,三分之二为豪华空调车。 

  车变了,修理技术就得跟着变。老勉1997年退休,那套适用于老式车辆的修理技术也逐渐尘封于历史中了。 

  2008年,勉少春被任命为银川市公交公司修理分公司火车站车间主任,他带领车间年轻人,大胆改革创新。 

  公交车行驶到一定里程,发动机就得大修。空调车多为后置发动机,一台发动机重量近500公斤,普通人无法拆卸。勉少春组织大家搞研发,耗时2个多月,设计制作出发动机拆装架,利用叉车将发动机从公交车中取出,再移到拆装架上,运输到特定装备里进行维护,省时又方便。 

  每辆燃气公交车装载8个气瓶,每个气瓶重约100公斤。根据相关规定,气瓶每两年须送检,可谁能把这些大家伙一一取下来?勉少春和工友们继续想办法,设计了天然气瓶拆装车,解决了这个难题。 

  移动式登车平台、电瓶拆装器、水钻固定器……随着车辆更新换代,遇到的问题也在升级,勉少春和工友们一项项攻克,每年公交公司表彰技术创新能手,勉少春和工友们都不会空手而归。2008年,勉少春被评为银川市劳动模范。 

  2018年,银川市公交公司开创性地成立了个人工作室——勉少春劳模工作室,将下属5个修理车间的技术骨干集中在一起,定期开会,集思广益,攻克技术难关。 

  时间都去哪儿了,小勉成了老勉,再过3年,勉少春也到了退休年龄。勉少春很遗憾,现在最新的纯电动公交车,出了问题需要在电脑上操作解决,他还有不少方法没学会。好在,一批批有技术的年轻人赶了上来。 

  一次,81岁的老勉乘公交,回家不解地跟儿子嘀咕:“你说怪不怪,上车听不到发动机声音?这车咋跑的?” 

  小勉笑着回答:“爸,时代进步快,咱们要学的东西太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