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农业”织就移民致富梦

18.07.2017  11:41

  3年时间,来自西海固地区的原隆村移民,依靠光伏发电和现代农业走上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之路,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去年7月份,习近平总书记走访永宁县闽宁镇原隆移民村,在由青岛华盛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宁夏光伏农业产业园内,他说:“这里的扶贫工作做得比较扎实。当地企业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发挥好推动作用,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

  一家企业在扶贫过程中做了哪些事,为何会得到总书记赞誉“做得扎实”?

   “发展产业才能让乡亲们安定下来

   原隆村党支部书记王升最有发言权:“原隆村是一个有2000户村民、人口超万人的生态移民村,周边土地贫瘠,产业基础薄弱。唯有发展产业才能让从大山搬出来的乡亲们安定下来。”王升说,2014年,响应脱贫攻坚的号召,华盛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原隆村流转移民土地,实施光伏农业产业园项目,温室顶部安装太阳能发电板,在温室内发展设施农业,太阳能发电进入市电网络售电。

  “这是新鲜事,更是大好事儿!”王升说,短短3年间,来自西海固地区的350名移民,借助光伏发电和现代农业相结合的产业园,实现就业和创业,通过辛勤努力,在原隆村过上“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光伏大棚让移民收入增长十几倍

  走进光伏农业产业园,一排排大棚鳞次栉比,大棚顶上安放着闪闪发亮的太阳能发电板,温棚外墙上写着“阴阳棚”三个大字。5号香菇大棚内,从隆德县搬迁来的万红军刚给花施完肥,洗了洗手,又走进大棚阴面,检查着香菇的长势。“这就是阴阳棚,种花、养菇,一举两得。”万红军说,以前在老家全家5口人靠种植土豆和大豆为生,一年收入才3000多元。刚搬迁来,在产业园跟着技师学种香菇,每月有2000多元的工资收入,后来,掌握种植技能的他,承包了1座香菇大棚。“1座大棚1年收2茬,纯利润一年4万多元呢。”万红军说,去年底,他还领到了产业园为每户贫困户每年提供的1万元托管兜底分红。

  “2015年我还是贫困户,去年来到产业园工作,我就彻底摘掉贫困帽了!”从万红军喜悦的笑容不难看出,由华盛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的光伏农业产业园的确成了原隆村移民们眼中的“香饽饽”。

  产业园负责人王泉说,建园初期,企业就确定通过光伏农业等支柱产业为移民提供劳动就业、自主创业的脱贫致富之路。“不仅支付土地流转金,我们还为移民提供技术培训,引导农民进入园区工作,引导大家向产业工人转型;同时,为有创富能力的农民提供平台,扶持创业,最终,帮助移民实现从产业工人到承包户,再到创业者的‘三级跳’。”王泉说,为提高移民承包食用菌大棚的积极性,产业园不仅为承包户提供技术指导,在种植前期免费提供菌包,并且在后期带动销售链条,让承包户没有后顾之忧。目前,食用菌大棚每年每棚可为农户实现4万元~5万元收入。

   实现劳务收入1.25亿元

  自2015年6月以来,以光伏农业大棚为依托,宁夏光伏农业产业园将新能源综合应用、造血式扶贫、农业创客、农业全产业链经营等融为一体,逐渐形成以花卉、茶叶种植产业为重点,以蚯蚓、蝎子特种养殖为亮点,以食用菌、有机蔬菜种植为抓手的产业布局,并已应用智能精准灌溉、无土栽培、农业物联网溯源等先进技术及设备。目前,园区内已有微景观多肉植物、黑枸杞育苗、活体菜配送等多个创客项目。

  “现有农业大棚588栋,引进农业生产企业4家,生产种类主要为菌菇、盆栽菜、茶叶、中草药、黑枸杞育苗及蝎子养殖。”王泉说,如今产业园内花卉产值近500万元,食用菌产值接近1200万元,其他产业也在稳步发展。待产业园按规划全部建成后,可创造就业岗位4000个~5000个,使当地移民每年获得土地流转收入500万元,实现劳务收入1.25亿元。

  总书记考察期间的肯定,引起国内外对“光伏农业助脱贫”的关注。“从去年开始,总共接待300多个参观考察团,最多一天有9个团。”王泉说,接待工作虽繁重,但他更愿意让更多的人知道“光伏+农业”的脱贫模式可推广。“我们将牢记习总书记指示精神,继续在原隆村把光伏农业产业扶贫模式做深做透,在产业扶贫中发挥好推动作用,让原隆村富起来,让移民的日子美起来。

  记者  范晓儒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
  21年前,福建与宁夏建立对口协作关系。银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