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民生实事 点亮百姓心灯
无人照料又身患腿疾的李延琴,握到了社区志愿者伸出的援手;西夏区北京西路街道星光巷的小朋友们因为“爷爷奶奶一堂课”公益创投项目的实施,周末有了惦记的事;6名城市“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户住进了西夏区敬老院,享受到了专业化的养老服务;西夏区民政局集中审批低保,低保认定不再是难题……
十九大报告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西夏区民政局着力在解民忧、办实事、强服务上下功夫、出实招,在做足民生实事的过程中,也点亮了百姓的暖心灯。
低保审批阳光到底
“1月西夏区西花园路街道办事处一共有3个人申请低保,第一位是唐军(化名)48岁,离异,脑出血导致三级残疾,无经济来源,靠姐姐救济。大家对他申请低保有异议吗?”
“同意。”
1月25日下午,西夏区政府6楼会议室里坐得满满当当,来自西夏区各镇(街道)分管领导、低保专干、村(居)民代表、申请人代表等43人共聚一堂,大家对照PPT上文字材料和图片,对申请2月份低保的25个家庭58人进行评议,共同决定低保去留。其间,西夏区民政局还针对共性问题为低保专干等答疑解惑、出谋划策,针对申请中典型案例为参与人员进行政策讲解。
“审核审批是低保对象认定的最后一环,也是做好低保工作的关键。如果审核审批不严格、不准确,将直接导致有限的低保资金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影响党群干群关系。”西夏区民政局副局长王向阳告诉记者,该局在全区率先走出了集中审核审批低保的新路子,有效地破解了低保认定难的问题。
公益创投遍地开花
2017年,对于西夏区西花园路街道惠民社区的李延琴来说,是充满磨难又倍感温暖的一年。这一年,60岁的她因腿疾住院3次,儿子远在外地身边无人照料,这其中艰辛不言而喻。幸好有好心人帮她渡过难关,刘跃和他的妻子高水琴就是其中的一份子。李延琴住院期间,刘跃夫妻经常提着做好的饭菜,从火车站到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看她。她出院后,夫妇二人又照顾了她3个多月,直到她能拄拐走动。一直到现在,刘跃夫妻还经常到她家看望她。
去年,西夏区惠民社区的“党旗飘巷情暖夕阳”公益创投项目荣获我市首届城乡社区公益创投大赛二等奖,刘跃就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该项目主要围绕本社区的空巢、孤寡老人开展一系列促进其健康安全生活和满足其精神文化需求的活动,同时形成“互助自助”的社区养老模式。比如通过巡逻队维护小区安全,通过帮扶队一对一帮扶社区孤寡、高龄老人,通过举行书画展、文艺演出等,丰富居民文化生活。
“我们以社区公益创投活动为抓手,以城乡社区老年人、残疾人、留守人员、流动人口及各类人员为重点,提供纠纷调解、公益慈善、文体娱乐、邻里互助等促进社区和谐的公益服务,推进社区、社会工作不断发展,基本形成党组织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西夏区民政局副局长任雅洁说。据了解,去年银川市首届公益创投大赛共有16个项目获奖,其中9个来自西夏区。此外,西夏区还争取到银川市社区公益创投项目11个,覆盖15个社区。
老人安享高品质晚年
“去年10月底,以公建民营形式投入建设的西夏区敬老院投入试运营,这是我区首家公建民营养老机构。”西夏区民政局局长唐慧明告诉记者,为了提升西夏区养老机构服务水平,让老年人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西夏区引进北京幸福颐养医疗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对西夏区敬老院进行运营管理,该公司在北京、广州、南京、洛阳等地均有项目,且引入了香港、台湾等知名养老企业的先进服务理念。
“你看,我们每个房间的家具都是从北京定制的适老化家具,这个椅子是半肘化适老椅,扶手只有一般椅子的一半,老年人即使是从侧面坐进去也不会不方便……”进入西夏区敬老院,该院办公室主任张新军介绍,眼前的这些家具并不普通,每一件都包含着对老年人的关爱。然而,在这家敬老院,对老年人的关爱不仅限于硬件的配置上,更是处处体现在服务中,比如对入院老年人制定个性化照护方案,比如为老年人建立幸福档案、深度关怀方案等。
据了解,西夏区敬老院是一家集生活照料、医疗康复、慢病管理、文化娱乐、安宁服务等为一体的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拥有床位220张。值得注意的是,该敬老院还预留了20%的床位,用于服务西夏区政府供养的城市“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户。目前,共有16名城市“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户居住于此。
记者 李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