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警信息】警惕“微信银行”存在安全隐患

26.08.2015  16:25

    作为目前最热门的移动互联网社交平台之一,微信用户数量庞大,于此同时,微信银行随之产生。开通微信银行服务后,不少客户感到新鲜,纷纷称赞微信银行“又潮又便捷”。但微信银行也存在不少安全隐患,应引起广大微信用户和相关部门的关注。

  一、风险分析

  (一)个人信息可能泄露。一是无需查询密码导致信息泄密。部分微信银行在绑定银行卡后,客户无需输入交易代码和查询密码即可查询本人账户余额,存在信息安全隐患。二是手机丢失导致信息泄密。当客户根据手机页面提示进入微信银行之后,如果选勾了“记住信息”,那么个人在微信上的身份信息一直存在。如果手机丢失,信用卡账单的摘要、积分等信息会直接泄露。三是微信账号的丢失导致信息泄露。如果客户不及时清空信息,客户与银行的交换信息将一直存在于微信聊天记录中,由于微信与用户银行账号进行了绑定,一旦微信账号被盗,客户的银行信息也随之泄露。

  (二)系统安全性较低。微信银行集合了银行和微信两方面的系统,软件来自两个不同开发商,从系统安全的角度看,其加密、安全独立性要弱于只有一家开发商的手机银行。

  (三)微信管理存在漏洞。微信对用户的认证途径较多,随便注册一个手机号、QQ号就能开通微信用户,一些假冒用户大量存在,真假一时难以分清。一旦微信银行用户警惕性下降或认证失误,将造成人身及财产损害。

  二、建议对策

  1、加大微信银行风险宣传力度,提高防骗意识,加强宣传教育。一方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公众媒体发布此类预警信息,提醒广大微信银行用户微信银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使风险透明化;另一方面,从保护广大储户利益出发,银行在微信银行的开发、测试和维护以及所有的服务过程中加强对客户信息的保护,以防止信息泄露。

  2、加强多部门沟通协作,完善微信银行管理。要积极与金融部门进行沟通、协作。金融管理部门可以参照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开通方式,由客户到柜台实名认证开通微信银行并设置支付密码,通过设置双重密码、图形验证码等全方位安全措施,严格做好客户身份的验证,防范资金支付风险。

  3、建立协调监管机制。公安经侦部门要与银行监管部门加强协作,建立协调监管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划清微信银行各方监管部门的职责权限,共同防范微信银行风险,维护用户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