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方便”了,大家不方便啊

16.03.2016  09:06
  公共卫生间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可是,前几天银川市文明办发布的督查通报显示,不论是银川三区政府直管的公共卫生间,还是医院、景区、公园广场、商场超市的公共卫生间,均不同程度存在问题。其实,对于“方便”这事儿,除了硬件设施不足外,人的素质问题也很突出。3月14日、15日,记者走访了解到,路面绿化带、沿街商铺门口及老旧小区单元楼依旧是便溺重灾区。
居民反映
   老旧小区楼道成“公厕
  “在城市主干道上一般都能找到公厕,但是在小区周围的街巷却难觅公厕身影。”说起自家楼道成“公厕”一事,家住金凤区紫园南区的刘老先生十分无奈。他告诉记者,在紫园小区和紫园二区中间,有一条小巷叫紫园巷,这条巷子小商小贩、外来人口较多,因巷子周边无公厕,附近居民楼道成了一些人的“方便”之处。
  3月14日上午,记者在紫园小区随机走访了几个单元。一楼、二楼的住户普遍反映,楼道常有人进入“方便”。在居民的指引下,记者看到,个别单元楼道内楼梯拐弯处的地面上,还留有便溺痕迹。“好几次推开家门,都与楼道里正在‘方便’的人撞个正着,对方总是仓皇逃离。”居民马女士气愤地说,每次除了忍不住骂几句,再没任何办法,尤其天热时,楼道里有人“方便”后,气味实在让人无法忍受。
  记者又先后走访了兴庆区宗睦巷、前进街、胜利街、解放东街的一些老旧小区,发现小区隐蔽处及单元楼道内有人便溺的现象非常普遍。
记者走访
   绿化带、沿街商铺门口便痕多
  14日下午,记者在上海路北塔6组、友爱街、北京东路宽幅林带走访时,附近环卫工人纷纷表示,这些宽幅林带因为隐蔽,市民在林带内大小便的情况尤为严重。另外,清和北街变电箱处、新华东街与玉皇阁街路口变电箱处,也成了一些人的“方便”之地。
  14日20时许,记者又来到清和街东环批发市场门口,发现路边墙角处也有人在“方便”,沿街商户对于深夜在店铺门口便溺的人表示气愤。“每天一早开门,都要先用拖布洗店铺外的墙面。”一家店铺的店主说,离店铺不远的解放东街就有公厕,但仍有人随处便溺。
  据了解,便溺现象严重的一些路段和小区周边,并不缺公厕或对外开放的公益性卫生间,但仍有人不进公厕,而是随地解决。
城管回应
   建设环保公厕,打造智能环卫
  据了解,目前银川三区共有242座公共卫生间。为解决市民如厕问题,主管部门又协调开放了银川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及沿街商户的洗手间。今年1月1日,第一批45家沿街机关、企事业单位、商户的洗手间已对外开放,市民在街上只要看到“洗手间免费对外开放”标识牌,即可进入如厕。然而,开放效果并不理想,很少有市民进入各单位如厕。
  另外,为满足在艾依河、唐徕渠边等处锻炼、游玩市民的如厕需求,减少在河边、草坪内“方便”的情况,银川市城管局将选择在空旷、人多、公厕少的唐徕渠、艾依河及红花渠“三渠”附近,建24座生态环保型公厕,同时设立2座车载移动公厕,预计今年六七月就能对外开放。同时,今年银川市还将新建5座公厕,第二批50家沿街机关、企事业单位、商户的洗手间也将对外开放。
  记者从银川市环卫处了解到,公厕建设是动态的,会根据城市发展变化和市民需求逐步调整。下一步,将打造智能环卫,让市民通过手机即可搜索到所在位置附近的公厕,解决如厕难题,减少随地便溺对环境的污染。
   编后: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公共厕所建设和管理的意见》要求,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建成区每平方公里要达到4-7座公厕,二类以上公厕达到75%。如果取中间值来计算的话,银川市每平方公里应设置5.5座公厕,目前还需设置600多座。为了达到国家标准,近几年银川市不断加大对公厕的投入,公厕数量和质量都在逐步提升。不过,在主管部门努力的同时,市民的素质也需要不断提高。只有这样,标本兼治,“方便”这事儿才能更方便。(记者 房方)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