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宁夏:传承家乡好味道 凉皮店春节不打烊

10.02.2019  22:41

  新华网银川2月10日电(记者于瑶、温竞华)春节期间,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街道两侧商店多已关门歇业。但一家门脸不起眼的手工凉皮店,却贴上了“春节期间,正常营业”的告示。

  “去年春节就没休店,从早到晚一直有客人排队买凉皮。平时晚上8点就关店了,可没想到过节了晚上9点还有人来吃。”37岁的凉皮店店主姚健回忆道。

  凉皮对于大武口人来说有特殊意义。石嘴山市是三线建设时期国家重点布局的煤炭能源城市,上世纪60年代,大批移民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定居,也带来家乡的风味,味觉的记忆承载了移民对故乡的思念。久而久之,一种融合各地美食特色、被广为接受的小吃——大武口凉皮诞生了。

  “大武口凉皮最大的特点就是百家百味。各地人按照各地的特色调味,但又用本地的小麦、辣椒等原料,做出了只有在这里能吃到的‘大武口味’。”大武口凉皮协会会长周峻铬说,现在大武口区在册的凉皮店有240余家,“大武口凉皮”也成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

  虽然姚健的店2017年才开张,但作为从辽宁支宁到大武口的移民二代,他吃着家人做的凉皮长大。前些年,随着石嘴山煤炭资源枯竭,他和妻子先后从煤机厂下岗,一番考察后,他决定把做凉皮的手艺和这份情怀传承下去。

  “我把大武口知名品牌的凉皮都吃了一遍,对自家凉皮进行了一点调味改良,慢慢形成了被大众认可的独家味道。”姚健说。

  然而一家新店想要在老字号遍地的大武口凉皮界占有一席之地绝非易事。“我的店夹在两家名店中间,最初很少有人光顾。”姚健说,一开始店里一天才能卖出30多份凉皮,收入仅200元。

  去年春节期间姚健的凉皮店有了转机。由于家里只有姚健、妻子和母亲三人,不需要回家探亲,于是他们决定在其他凉皮店过年歇业的时候坚持开店,增加一些收入。“从初一忙到十五,每天卖出三四百份凉皮。客人从外地回来过年,就想吃上一口家乡的凉皮,还有人把这里的凉皮往外地带。”姚健说。

  经过一个不打烊的春节,更多人知道、喜欢上了姚健的凉皮。他的回头客越来越多,现在日均售卖凉皮100余份,还用真空包装销往全国10个省市,广东的客人要花近30元吃一份凉皮。

  “今年春节照常营业。挣钱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不能辜负去年春节积累的回头客,他们盼着过年还能来我这儿吃到家乡味,我不想让他们的期待落空。”姚健说。

  目前,大武口区凉皮产业带动就业人员1000余人,年营业额近亿元。为打品牌、提品质、拓市场,大武口区还建设了集规范化生产、线上线下销售为一体的凉皮产业园,已进驻6家凉皮店。同时,大武口凉皮协会正在牵头制定行业标准,未来将对大武口凉皮的生产、保鲜等统一规范。

  眼看小店生意蒸蒸日上,还评上了“大武口凉皮名店”,姚健对未来充满信心,“以后我准备到外地开分店,让更多人吃到大武口凉皮。”(完)

石嘴山多渠道问政问计于民 形成调研报告254篇
  “日前,在充分调研凉皮产业基础上,成功举办了‘宁夏首届大武口凉皮节’,11天时间销售凉皮72884份,销售收入36.新华网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