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农业:美了乡村环境 鼓了农民口袋

20.04.2017  19:39

  “截至2016年底,我市休闲农业经营点发展到270个,占全区的一半,其中,农家乐188个、休闲农庄59个、休闲农业园区21个、民俗村2个;从业人员6743人,其中,农民从业人数5195人,占从业总人数的77%;接待游客284万余人次;实现营业收入3.87亿元,带动11268户农户增收。”4月17日,记者从首届银川春季农业嘉年华新闻发布会获悉,立足丰富的农业资源与自然、人文优势,我市现已初步形成以三区两县一市为中心的农业科普、观光休闲、采摘、垂钓等形式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圈和沿贺兰山东麓及沿黄河两岸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带的“一圈两带”休闲农业发展格局。与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我市休闲农业发展精彩纷呈。

  近年来,我市休闲农业经历了从无到有、自小到大,从简单的垂钓到餐饮娱乐一体化服务的发展过程,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通过发展休闲农业,改善了乡村环境,初步实现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谐统一。可以说,休闲农业的兴起,使以前的荒山戈壁、沙漠草原变成了山清水秀的优势资源和绿色资本。”银川市农牧局相关负责人说,结合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我市注重农田变花园、园区变景区,提高了农业附加值,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推动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据了解,西夏区、贺兰县、永宁县、金凤区4个县区被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区;万义生态园、鸣翠湖国家湿地公园、红柳湾山庄、森淼生态旅游区、宁夏园艺博览园、盈南生态旅游村、宁夏西昱普罗旺斯薰衣草庄园、鹤泉湖生态度假区8个农庄农园被命名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2016年银川市也成功创建成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兴庆区掌政镇镇河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接下来,我市把休闲农业产业作为我市农业主导产业,做好顶层设计,有序引导休闲农业不断发展壮大。并以龙头企业为带动,探索“公司+农户”乡村旅游开发运营模式,将农村庄点改建成为休闲度假村,与当地优势特色产业及自然、人文资源结合,以整村推进的模式发展休闲农业,带动乡村旅游全面发展。

  在突出特色,打造品牌上,我市将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体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安排资金重点扶持1个或2个有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特色和人文历史较突出的休闲农业带(点),逐步建设一批具有区域特色、与乡村环境相协调、具有品牌效应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记者 范晓儒

(银川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