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之力托起腾飞梦想

21.03.2015  12:42

  顺着金凤区通达南街一直向南走,过了六盘山路就能看到一座25层高楼挺拔屹立,这就是用了13天完成封顶,创造了“银川速度”的银川人才科技大厦。而在其身后正在崛起的,就是被誉为“银川之芯”的银川科技园。 

  “这里是人才科技大厦,那里我们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入驻……”自从2013年自治区科技厅与我市签署《银川科技园共建协议》以来,这座承载着众多梦想的科技新城,就成为托起“银川梦”的科技臂膀和智慧之翼。

   走出去、请进来”打破发展瓶颈

  作为西北内陆城市,科技创新能力薄弱、科技人才缺乏等瓶颈一直是我市发展突破的“短板”。为了破解这些问题,2010年年底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银川科技园的构想。“我们要将银川科技园打造成为科技成果孵化转化进而产业化的载体。”银川市科技局副局长张雪芹介绍,银川科技园将成为集科研、人才、资本、产业为一体的、进行市场化运作的现代科技园,成为西北一流的科技创新资源聚集高地、科技创新政策密集凹地、科技创新人才汇集高地,为银川、宁夏乃至区域的优势特色产业和工业园区提供更为有力的科技支撑。 

  但是,一座科技园区的崛起,没有国家一流院所、科研机构的支撑,也总归是个“空中楼阁”,这也是摆在园区建设之初的首要难题。

  “银川要发展,我们就得走出去,把别人请进来!”这样一句掷地有声的话,来自于自治区科技厅。在银川科技园建设之初,自治区党委、政府及科技厅高度重视,先后多次与国家科技部、中科院、北京市科委、浙江大学等一大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开展了多层次科技合作与交流,积极引入优秀的科技资源和人才入驻银川科技园并开展科技服务。 

  目前“中国科学院银川科技创新与产业育成中心”、“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银川)示范基地”落户银川科技园,成为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示范基地,使银川科技园向西北一流的科技创新资源聚集高地、创新政策密集洼地、创新人才汇集高地迈出坚实一步。

   多措并举激发创新活力

  除了支持园区建设,在激发全市企业创新活力方面也少不了自治区科技部门的鼎力支持。 

  “2013年我市有28家企业享受了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这可是2010年的三倍多。”说起这些年银川市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张雪芹感慨,“从不重视创新,到想法设法搞创新”这其中巨大的改变,得益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企业研究开发项目鉴定管理办法(试行)》。 

  “以前咱们很多企业不愿意进行研发投入,而更喜欢生产性的投入,觉得那样见效快。但是现在,情况恰恰相反。”张雪芹说,如今有了这项政策作支撑,企业科技研发经过认定后,可以享受税收减免的政策,这样就直接把税收转化为企业发展动力。 

  而在自治区科技厅的宣传培训下,银川市辖区企业逐步认识到“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优越性,在研发项目立项数量和资金投入额度上都有大幅度攀升。据统计,2013年度银川有28家企业享受了该政策,研发项目达到159个,企业研发投入预算为3.61亿元,税务部门认定的研发投入额为2.36亿元,免除企业所得税5226.35万元。

   资金“输血”助力产业升级

  如今,随着一批科研中心、高新技术企业落地银川,湖城银川的“科技之芯”潜力被彻底激发。 

  近年来,围绕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自治区科技厅连年加大科技项目资金支持力度,其中2012年~2014年累计安排科技计划项目资金超过1.5亿元。 

  此外,我市还积极落实自治区科技厅相关政策,加大科技项目扶持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截至目前,全市共培养科技型企业88家,科技型企业14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已占到全区的77%。 

  而通过科技项目带动,促进人才、科技、资金等要素向产业和企业聚集,也不断提升了我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实现了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新突破。目前,我市已形成了大型高端燃气轮机、L-赖氨酸最适底盘工程菌、特大型整装煤田高效开发利用及深加工等一批国际国内技术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科技成果,为湖城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科技芯”。

  记者  孙楠  实习记者  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