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裁缝铺”变身“智能库”

22.12.2017  10:08

更多“智慧”元素注入,服务产品自动生成、定向发布,宁夏气象部门——

从“裁缝铺”变身“智能库

中国气象报记者 黄文燕 通讯员 蔡江涛

过去,1个人每天最多能写7份农业气象服务材料。现在,通过宁夏智能化综合气象业务服务共享管理平台,一天可以自动生成发布上百份服务材料。

过去,提取预警信息、编辑气象短信、在各个平台针对不同用户群逐一发布……每个环节都需要人工参与。现在,平台可以自动检索区、市、县三级服务产品,智能化分析产品的发布对象和渠道,实现服务产品的量身、定向、精准化发布。

如果说过去我们是裁缝铺式的生产模式,那么现在就是智能化的流水线生产,气象服务产品更精细,让用户感觉更贴合需求。”参与智能化综合气象业务服务共享管理平台开发设计的宁夏气象服务中心工程师缑小辉说。

2016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气象局积极落实“智慧宁夏”战略部署和中国气象局的智慧气象发展思路,以开放合作模式,形成了自治局气象局党组统一领导、信息化办公室协调管理、攻关小组技术把关、开发团队承担系统建设的组织模式。随后,宁夏智能化综合气象业务服务共享管理平台搭建工作全面启动,全力推进基础信息数据库、业务产品库、服务产品库等三个数据库,业务产品自动生成系统、服务产品智能制作系统和服务信息智慧发布系统等三类智能化系统以及一个综合气象信息共享与管理系统建设,实现业务、服务、管理“云上部署、终端应用”,推进气象工作向标准化、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通过平台建设,宁夏已经基本实现从气象探测到业务服务产品制作加工,再到服务信息发布的全流程实时监控和自动化处理。其中,已经搭建完成的基础信息数据库中存储了本地5832个气象要素、403种业务产品和448种服务产品,为气象业务服务和管理提供高效的数据库存储和集中统一的数据资源环境。“云平台的数据库就像一个巨型超市。海量的基础数据、区市县三级业务服务产品,要什么都有,而且质量有保证。”宁夏气象现代化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杨侃说。

目前,宁夏智能化综合气象业务服务共享管理平台各子系统已在自治区各市、县气象局试用。其中,智能化农业气象业务系统实现了5大类84种业务产品及197种服务产品自动制作、智能生成;智能化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发布系统能够通过短信、微信、APP等方式实现用户服务个性化发布,提高了气象服务的精准度和普惠度。业务产品自动生产系统和服务产品智能制作系统也大大提高了业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改变了传统气象业务与管理模式,一定程度上将业务人员从频繁的人机交互编辑中解放出来,可以投入更多精力到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

平台“一级开发、三级应用”的模式也从根本上解决了基层气象部门技术力量薄弱、产品无法满足用户个性需求等问题。如今,西吉、中宁、永宁等县气象局在自治区气象局的指导下,以马铃薯、枸杞、葡萄等特色产业气象服务中心为依托,开展作物全生育期、全产业链动态服务,服务针对性得到加强。

未来,宁夏气象部门将继续加快部分智能化业务系统开发进度,优化已建成系统的功能和布局,尽快实现智能化平台整体功能,建立健全新型业务运行体制机制,促进宁夏“智慧气象”发展。

(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报 2017 12 22 日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