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之南回到大西北——那里是需要我的地方

07.09.2019  18:50

  “一年的收成,买不了几趟去海南的机票,但为了孩子,还是得去。”不善言谈的王大海(化名),是一位来自盐池县的农民,因为孩子神经方面的问题,在一年的时间里,他曾经两次前往海南找卞主任。一周前,他得知卞主任回到银川工作的消息后,不怎么会玩手机的他第一时间托亲戚在网上预约挂号。王大海口中的卞主任,叫卞广波,是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的主任、主任医师以及学科带头人,在儿科各种疑难病的诊治及各系统危重病人的救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儿童康复及小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

  创建宁夏首个儿童神经康复专业

  宁夏算是卞广波的第二故乡。“我出生于东北,上大学之前,大部分的时光都是在那里度过的。”卞广波告诉记者,他的父母是上世纪70年代来宁夏支边的,因此他大学毕业后来到银川参加工作。

  1988年,卞广波在经过六年的专业学习并做完一年的神经专业研修后,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第二医科大学)儿科医学系毕业。当年他来到银川,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开始了他的从医生涯,工作认真的他很快就成了科里的骨干。

  上世纪90年代末,全国开始重视儿童成长的质量问题,多地开始组建儿童神经康复等相关科室,宁夏也不例外。2009年,作为儿科神经专业带头人的卞广波受命承担起创建宁夏首个省级儿童神经与康复领域相结合专业的重任。

  “当时,全区相关的人才奇缺,儿童神经康复治疗的专业人才几乎可以说是空白。”为此,卞广波带着治疗师一次次地前往北京、重庆、佳木斯、深圳、香港等地学习。他深知起步困难,也更明白此事意义重大,为此,他毫不犹豫地接受重托,扛起责任。

  孩子的健康是坚守的动力

  随着科室的渐渐发展,卞广波发现,有需求的孩子和家庭远比想象要多得多。“如果我们医疗机构不做些什么,那么这些孩子该怎么办?他们的未来又该怎么办?”虽然这条路布满艰辛,但每当想到最初进行治疗的那些孩子已经健康地回归社会时,卞广波和他的团队就有了坚守的力量。

  就这样,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宁夏的儿童神经康复专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涉及儿童发育、各种小儿心理行为疾病,以及小儿脑性瘫痪、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各种小儿语言发育障碍、小儿神经遗传性疾病等多领域的疑难病,涵盖了孩子从出生到儿童期成长的方方面面。

  “目前,宁夏的三甲医院基本都有了相关科室,从业人员也正在逐步壮大,宁夏医科大学还开设了相关的本科专业,并在西北地区占据一席之地。”30年来,卞广波带领团队战胜了创业期间的种种困难,历经了学科起步期、发展期及提升期。

  卞广波告诉记者,医学没有尽头,虽然宁夏的儿童神经康复专业正在一步步发展、壮大,但和先进的医院相比,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逐步去解决这些问题,让更多的患儿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

  回到最需要的地方

  2018年,卞广波被海南省委人才发展局作为高级专业人才引进。“去海南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有上百位的宁夏人带着孩子来找我,看到这些家长信赖的目光,我也一直在问自己,最需要我的地方到底在哪里?”最终,他放弃了沿海城市的优厚待遇,从海南回到银川,在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儿童神经康复学科方面的工作。

  “得知卞主任在自治区人民医院坐诊,我就在微信上挂号,由于一周的号已经抢完,没办法,只能等第二周。”来自石嘴山的患儿家长杨丽(化名)和王大海一样,也曾经去海南找过卞主任。在她的记忆中,每次带孩子来就诊,卞主任都是耐心地引导孩子,遇到远地方来的病人,挂不上号的,他总是会想办法给加号,不让病人白跑。

  记者采访中也做了一个简单的记录,从卞广波门诊进去的每一位患者,坐诊时间均在15分钟以上。按照当天30位患儿来算,他的坐诊时间至少在450分钟。

  卞广波坦言,在一个新的环境承担起一个学科的建设,压力肯定不小。但每当看到一个个可爱的孩子们和家长求助、信任的眼神,这些压力也就转化为了动力。采访结束时,已是下午六点半,卞广波的工作仍在继续着。(记者 张碧迁)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