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头开始——记《神秘的西夏》导演王礼

24.03.2015  15:09

   从头开始

   ——记《神秘的西夏》导演王礼

  导演王礼在拍摄中。 

   从这部片子里学到的知识和累积的经验,是我从业以来最为珍贵的。——王礼  

  银川新闻网讯 (通讯员 廉丹丹文/图)人常说“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而王礼却在不惑之年,遇到职业生涯中的“从头开始”。 

  王礼是地道的新疆人,为了他喜爱的纪录片,他离开新疆到了北京。在拍摄《神秘的西夏》之前,他已经拍摄过《西藏民主改革五十年》《青藏铁路》《穿越沙漠的日子》《九月鹰飞》和《神秘的罗布泊》等纪录片作品。 

  虽然已经有了多年的纪录片创作经历,但是此次加入《神秘的西夏》主创团队,对于王礼来说,却是一个新的起点。在导演手记中,王礼写下了这样的话:“做这两集片子对我的纪录片创作来说,绝对是一个最为关键的转折点,在这部片子里学到的知识和累积的经验,是我从业以来最为珍贵的。” 

  是什么让这样一位从业多年的纪录片人发此感慨呢? 

  原来,之前王礼所拍摄的纪录片大都是现实类的题材,而这一次,他面对的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神秘的西夏》的立意是为一个消失的民族树碑立传,让一段失落的文明重现光芒。对他来说,要完成这样一个雄心勃勃的主题,实在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更为重要的是,在《神秘的西夏》中将使用大量的“情景再现”拍摄方式,这是他之前从没有的经验。 

  在开拍之前,金导确定的拍摄风格是,情景再现一定要写实,务必做到在没有解说词的情况下,情景再现也能让观众看懂,这样就能给后期解说词的创作留下很大的空间和自由度,而不必浪费笔墨在解释画面上。 

  情景再现,不仅仅是那种写意性的镜头,而是带着剧情的表演。一切都是按照电影的拍摄流程进行,“服化道”一样不少,各部门需要协同工作。王礼没有这方面的经验。 

  王礼在心里给自己定位:一切归零,从头开始。 

  王礼负责的是《神秘的西夏》中的第八集《普通人的王朝》和第九集《铭记》。这两集讲述的是西夏帝国的衰败和西夏王陵之谜。相对来说,这两集的内容由于缺少矛盾冲突,戏剧故事很容易就做成了流水账。 

  第八集《普通人的王朝》,讲的是西夏后期,国家开始显示出衰败之象。构成国家基石的普通人面临生活的困局,民不聊生,而贵族和官僚们则沉浸在奢靡腐败之中。迟来的《禁奢令》已经无法挽回西夏帝国的颓势。 

  当时王礼了解到的史料文献极度缺乏,而所谓文献也只不过是现在保存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东方艺术研究院的几页西夏时期的文书。这么有限的资料,要讲清楚一个王朝的衰落,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为了弄清楚历史事实,王礼阅读了大量关于西夏社会生活的论文,还找到了那些简单的文书背后丰富的信息和故事的细节。但是,在《普通人的王朝》这集的创作中,王礼遇到了结构上的大困难。前期工作搜集到的故事同质化明显,怎样安排才能够让每个故事的表达获得最好的效果,深深困扰着他。 

  直到该片进入最后解说词的创作时,总导演金铁木的一句话使王礼豁然开朗。金导说:“不要写那么多公元多少多少年,因为观众根本记不住,这个年代对观众来说毫无意义。”金导为第八集确定了一主、一副两条线,主线是西夏自身的发展,由普通民众的生活和统治阶层的表现构成,而副线则是蒙古的崛起。就是这句话,让王礼一下找到了结构全片的方式。王礼说,总导演的这句话,是他在创作困顿时听到的最为关键的一句话,让他的创作思维豁然开朗。 

  第九集《铭记》的创作,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以解开王陵各种谜团作为该片的主体内容。这一集架构全片的难点是如何解决好故事可看性与情怀的问题。 

  完成剪辑之后,王礼不舍得删减自己的解说词。因为在这集50分钟的片子中,各个谜团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常常是一环扣一环,如果省去其中的一些谜团,很可能后面的谜团在逻辑上就不成立了。 

  然而一部好的纪录片更多是用画面来讲故事,王礼从美国历史频道制作的纪录片《人类:我们的故事》中得到了启发。历史人文类的纪录片需要观众去消化、去反思,给观众留出思考的空间最重要。这一点,恰如中国画中的留白。于是他忍痛删减了许多解说词,给观众留下了回味、思索的空间。 

  这两集片子的完成,不仅仅让王礼在纪录片创作上有了新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人生境界得到了升华。在做完《普通人的王朝》和《铭记》这两集片子之后,王礼对社会、对人生也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集权王朝,它们的兴衰史大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一开始统治阶级励精图治,政治清明、国运亨通,人民安居乐业、国家向上发展。然而,到了后期,统治阶层骄奢淫逸、精英阶层集体迷失方向,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社会矛盾激烈,人民生活在朝不保夕的日子里,自然导致国家衰败直至灭亡。如何让社会健康发展,保持蓬勃向上的状态关系着每个人的命运。获得这样的认识和思考无疑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王礼于不惑之年,参与了一次极富有挑战的创作。之后,他将带着获得的经验和眼界,继续他的纪录片创作之路。

   相关: 

   用创新揭开西夏的神秘“面纱

   ——专访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金越

  金越在《神秘的西夏》的新闻发布会上。图片由剧组提供

  随着大型历史纪录片《神秘的西夏》的拍摄完成、新闻发布及正式播出,近日来,这部片子成为银川市民津津乐道的话题,俨然兴起了一股“西夏热”。那么,央视究竟为什么要与宁夏联手拍摄这样一部片子?创作者的意图究是什么?20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的新闻发布会中,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金越。

    通过还原历史来传承文明

  “为什么要拍这部片子,这也是《神秘的西夏》纪录片总导演金铁木问我的一个问题。我想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使用中华民族、中华文明这些词汇的频率很高,但是什么是中华民族?什么是中华文明?实际上这部片子在局部上回答了这样的问题。

  金越说,在今天,知道西夏的人非常少,一个辉煌灿烂的王朝,为什么没有了?在二十四史里为什么没有西夏?就是因为在过去征战的过程当中,它的文化被摧毁了。在现代资讯非常发达的今天,要想前行,就必须知道我们从哪里来。纪录片就应该肩负起还原历史、传承文明的责任。所以,这是央视科教频道一定要拍这部片子的原因。金越说:“这部片子在最短的时间内启动,却成就了一部非常好的精品。在纪录片创作历史上,也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把最优秀的作品放在黄金时段

  “这部纪录片在史学方面的深度挖掘和严谨态度是其分量之所在,可以说没有一处地方是没有经过考证的。为了让纪录片真实地还原历史,在背后,有一批史学专家、学者给予了强大的学术支持。可以说,这样一部片子基本上把这么多年来西夏学研究成果全部承载了。

  金越告诉记者,科教频道作为国家优秀的纪录片播出机构,一直把记录时代的变化,塑造民族的精神,传扬文化的传统视为自身的使命。《神秘的西夏》正是科教频道在这种担当意识之下,在“一带一路”重大构想之下,创作的一部精品纪录片。这部片子从昨日起在科教频道21点黄金时间播出,这一直是电视竞争最激烈的时段。科教频道正是要在这个时段,把最优秀、最有担当的片子播出来。

   神秘的西夏》创新多多

  金越表示,对于这部纪录片他一直在关注,看完之后,给他最大的感触就是创新。纪录片以西夏王朝从兴起到灭亡的发展过程为历史线索,运用当今最先进的电视表现手段,对西夏的历史文化做了一次最全面的展现。

  金越说:“历史纪录片本来就不好拍,特别是像西夏这样的题材,由于已经被彻底的摧毁过,就更不好拍。在创作上,要尽量地去挖掘和展现存留下来的那些遗迹。我看完这部片子以后,觉得摄制组真是尽其所能,为我们展现了留存在中华大地上像珍珠一样宝贵的遗迹。”金越说,剧组用自己的创作,还原了一个铁马金戈、安居乐业、繁荣发展的历史王朝。正如总导演金铁木所说,对于创作者来说,他的困境就是他自己,他的困境就是他的思维。每一部作品,如何去突破?根源在于自己。这部纪录片能让观众在欣赏的时候愉悦地就接受了,而这正是艺术作品的魅力所在。

  记者  张碧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