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到2020年实现30万人脱贫

21.10.2016  02:06

近日,自治区农牧厅、发改委、财政厅、林业厅、旅发委、葡萄局、金融局、扶贫办、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银监局、保监局联合出台了《宁夏特色产业精准扶贫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按照“三年集中攻坚、两年巩固提高、力争提前脱贫”的总目标,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基本方略,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坚持聚力到户、受益精准,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因地制宜、产业精准,科学设计、项目精准,保护生态、绿色发展五项基本原则,创新产业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力争通过特色产业发展到2020年实现30万人脱贫。《规划》明确了我区特色产业精准扶贫重点任务:

—— 在培育特色主导产业方面, 突出自治区“1+4”主导产业,积极发展地方特色产业。根据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贫困群众种养意愿,大力发展“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特”,形成主业突出、多业并举、各具特色的产业扶贫发展格局。 优质粮食产业 以保供增收为重点,大力发展覆膜保墒旱作节水农业,推广高产优新品种和配套技术, 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实现增产、节本、提质增效,提高贫困户收益。贫困县区小麦面积稳定在120万亩、玉米200万亩、马铃薯260万亩,带动脱贫销号村发展小麦37万亩、玉米90万亩、马铃薯120万亩。 草畜产业 以节本增效为重点,加快肉牛肉羊杂交改良和滩羊保种选育,加强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加大基础母畜扩群增量,加强农作物秸秆等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促进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和循环利用。到2020年,贫困县区肉牛饲养量达到230万头、肉羊饲养量达到1050万只,多年生苜蓿稳定在600万亩、一年生禾草200万亩。 瓜菜产业 以增供增收为目标,以设施蔬菜、露地瓜菜为重点,加强新设施、新品种、新技术综合配套,完善冷链储运体系,打造六盘山冷凉蔬菜、香山硒砂瓜品牌,提升瓜菜产业发展水平和效益。到2020年,贫困县区瓜菜面积达到110万亩。 枸杞产业 着力提升枸杞产业综合效益,加快专用优良品种选育推广,实施农产品初加工项目,整乡整村推进枸杞规模化、标准化基地建设,加大“宁夏枸杞”地理标志保护,提升宁夏枸杞品牌形象。到2020年,贫困县区枸杞种植面积达到40万亩。 葡萄产业 坚持“小酒庄、大产区”发展模式,加强优良葡萄品种的引进,推进优质葡萄园创建,培育品牌酒庄;加大贫困户酿酒葡萄标准化种植技术培训,联户建设规模化葡萄种植基地。到2020年,贫困县区葡萄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 地方特色产业 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围绕贫困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积极发展红枣、中药材、小杂粮等地方特色产业及生猪、生态鸡、林果、苗木、花卉、肉兔、蜜蜂、红树莓、红葱、黄花菜等特色产品,多渠道增加贫困户收入。贫困县区小杂粮稳定在150万亩、油料100万亩、红枣20万亩、中药材80万亩。

—— 在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 一是实施农产品初加工项目 ,支持贫困村建设果蔬、马铃薯、枸杞等特色农产品贮藏、保鲜、烘干、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延长存放期、均衡上市、减损增效。到2018年,贫困县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0%,带动10万贫困户参与产业化经营。到2020年,贫困县区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5%。 二是推动农产品外销, 立足特色优势农产品,构筑多层次、多类型、多功能、多业态的贫困乡村特色农产品供应链。加强农产品集散地、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完善农产品收购、贮藏、加工、运输、销售各环节全程冷链物流体系。支持贫困村建设农产品田头市场,减少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消耗和成本。鼓励农民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队伍吸纳贫困户开展农产品销售,扩大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实现贫困村电商网点“线上线下”全覆盖。到2020年,贫困县区年外销各类农产品400万吨以上,其中瓜菜200万吨、马铃薯200万吨、牛羊肉10万吨。创建盐池县、同心县、红寺堡区、海原县、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泾源县9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贫困县区特色农产品网上交易额达到5亿元以上。 三是积极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 开展“农业+旅游”扶贫,重点扶持具备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改善贫困村旅游基础设施条件,完善乡村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一批乡村旅游扶贫创新示范基地,打造一批特色休闲农业项目,推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与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有机结合。到2020年,贫困县区培育旅游扶贫示范村72个,休闲农庄100个、农家乐200个,打造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县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5个,联结带动贫困地区种养基地5万亩以上,带动贫困户就业达到3万人以上,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

—— 在强化农业科技支撑方面, 继续实施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培训任务向贫困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倾斜,组织农业专家对贫困户开展良种良法等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加快先进实用技术在贫困地区的转化。鼓励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开展科技扶贫行动,支持在贫困村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培育一批既懂理论、又懂操作的乡土人才。加快贫困地区农村信息化进程,为贫困户提供政策、市场、科技、价格、保险、气象、电子商务等生产生活信息服务。推进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支持贫困户购买农业机械发展农业生产,提升玉米、马铃薯、优质牧草等机械化生产水平。到2020年,实现贫困村科技服务指导全覆盖,培训职业农民10万人。

—— 在推动贫困村生态建设方面, 坚持禁牧封育政策不动摇,开展草原确权登记,落实草原生态奖补政策,加大草原补播改良。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和旱作节水农业,加快推进品种节水、农艺节水、设施节水、管理节水,大力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施“阳光沐浴工程”,800个脱贫销号村全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切实改善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

——在加强政策支持方面,财政政策方面: 从2016年起,自治区分三年建立10亿元扶贫产业担保基金,支持贫困村、贫困户积极发展草畜、马铃薯、冷凉蔬菜、中药材、小杂粮等特色产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支持马铃薯脱毒种薯“农户自繁自用”模式,开展冬小麦供种补贴,加大贫困户基础母牛扩繁和新建设施农业扶持;支持贫困县开展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试点工作,专项扶贫资金、相关涉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捆绑集中使用。 金融政策方面: 推进实施“金扶工程”,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评级授信,鼓励金融机构为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探索村级互助资金与银行信贷资金合作放大机制,提升村级互助资金的使用效能。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风险保障水平,扩大蔬菜价格政策性保险范围,对纳入财政补贴范围的保险品种实现应保尽保。 税收政策方面: 对到贫困县和各生态移民安置区投资新办、从事国家不限制或鼓励产业的企业、符合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或高新技术条件的企业、符合条件接收持有《就业创业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企业,在税收上予以相应减免优惠。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