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的欠薪问题

01.06.2016  07:53

  银川再度祭出杀招,推行农民工实名管理制度,不仅如此,还有农民工工资直接支付制度。其实,回顾过去,各级政府对于保障农民工权益,出台了不知多少政策,但恶意欠薪恶意讨薪仍时有发生。看来,老方法不太管用了,不如让我们尝试一些新方法,比如互联网。(详见本报今日03版)

  农民工工资问题其实源于两点。首先,农民工流动性大,今天也许还在搬砖,明天就去收麦子了。我们几乎无法使用劳动合同这一方法来约束。另外,就是建筑领域的层层转包,其实甲方已经付过钱了,但是各种大包小包来回一倒腾,最终干活的人就拿不到钱了。

  其实,上面说的农民工实名制,说起来简单,但如果不加入互联网的管理模式,运行成本就会非常大,而且也不一定有好的效果。比如,大工程好办,因为建筑公司有规模,还规范,很好管理,但很多不大不小的工程,用工随意性大,过一个春节就物是人非了,那该怎么办呢?

  其实,无论农民工的流动性多大,一个二维码,就能识别其身份,劳动部门只需要一个APP,就可以在线监测农民工的签到情况。之后,与每个工程申报的农民工信息作对比,加上适当的突击检查,就能进行一定程度的把控。

  在这个基础之上,农民工的实名制,必须要有实际的注册,对劳动关系进行一对一确认,然后输入数据库。一旦发生变化,立刻就会预警,通过信息筛选,就能找到问题的源头。

  很多人都会说,你在讲科幻小说吧?大家想一想,很多打车软件、外卖软件如何管理他们的人力资源,稍加改造,就能用在农民工管理之上,而且会大大节省管理成本,为社会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还有,别以为农民工是没文化的代表,人家手机玩得比谁都熟,稍加引导就能使用,门槛并不高,层层转包的空间也会被逐渐压缩。

  当然,这只是一种模式,实际操作中,还有很多方法。但无论如何,前提都是要踏踏实实去做,否则祭出多少杀招,都是一拳打在棉花套上,什么用都没有。

  皇甫世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