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排沟不堪重污变成“龙须沟”
沟内垃圾遍地、污水横流。
4月11日,《银川晚报》报道了在贺兰县金贵镇汉佐村二队银川市第二排水沟沿岸,有不少食品加工小作坊将生产污水排放在沟中,造成环境污染。后经相关部门检查发现,多家小作坊没有排污许可证。昨日,记者再次来到此地进行探查。
小作坊:开厂跟着沟渠走
4月12日,记者来到距银川东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约3公里的二排沟一带,当天虽然风很大,但沟内的酸臭味依旧刺鼻。记者沿着沟边走了300米左右,就发现有8根排水管伸向沟内,一根排水管正在向沟内排放白色的污水,走近能闻到刺鼻的豆腥味。
此前记者在这里发现约有七八家加工豆制品的小作坊。据周边居民反映,这一带的豆制品加工小作坊有20多家。记者走访中也证实了这一说法,从此地分别沿着东西两边走,每隔一段就能发现一根伸向沟内的排水管,粗略统计有十八九根排水管,有的正在排污。
采访中,一名豆制品加工小作坊老板承认排放污水的行为,并表示其他小作坊也是如此。“不排沟里还能往哪里排,我们开厂子就是跟着沟渠走。”这名老板告诉记者,这些污水一般不会经过任何处理,生产豆腐时,直接排到沟中。
居民:生活污水直接排
“臭死了,平时都不开窗子。”“冬天水流小,臭得很,夏天又招蚊子苍蝇。”……说起二排沟这一段的水质,周围不少居民怨声载道。
尽管如此,不少豆制品加工小作坊的工作人员对于排放污水的事都不以为然,认为沟中之所以酸臭不堪,和居民自己将生活污水倒在这里也有关系。
记者采访了旁边开澡堂的一户居民,她表示由于许多房屋建在二排沟两侧,很多居民向沟内排放生活污水,洗衣、做饭的水都会倒进沟里,这种现象在这一区域很普遍。
沟旁边有一家洗车行,在用来隔开店面和水沟的彩钢瓦下面开了个洞,记者看到洗车后的污水未经任何处理,通过这个洞直接排入沟内。有居民反映,上游还有个公共卫生间,粪水都是直接排进沟里。除了废水,垃圾也在河道中堆积了不少。
相关部门:多种原因致污染
据了解,第二排水沟建于1952年,起始于永宁县望远镇丰盈村,穿过良田渠、唐徕渠、包兰铁路,流经新水桥穿大新渠,在汉佐村穿汉延渠,到江南村穿惠农渠后,在火星村入黄河,全长32.5公里。
银川市河道管理所所长岳国庆告诉记者,第二排水沟建成后主要功能是用于农田灌溉退水,但随着城镇变化,逐渐变成了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水沟,而周边小作坊的行为更是加剧了污染。“如果把那一带的生活污水纳入城市污水管网,应该能缓解不少,但是周边小作坊属于企业排污,只能通过相关部门的管理。”岳国庆说到。
隐患:食品卫生堪忧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二排沟沿岸的豆制品加工小作坊不仅明排污水,而且里面的加工环境更是令人堪忧,这里生产出来的豆腐不断流向周边市场、饭店以及市民的餐桌。
在一家豆制品加工小作坊,记者看到,整个加工车间脏乱不堪,清洗豆子的污水满地都是,玻璃和墙壁全是污垢。操作间内的豆浆和豆腐等食材裸放在各个角落。小作坊内的工作人员则身穿大褂,满身污渍在操作间来回穿梭。而在另外三家小作坊内,情况也是如此,更有甚者,还在车间内设置了厕所。
“我们这货一般都是送到周围的面馆或者市场。”记者从几个小作坊工作人员那里得知,这一带的豆制品加工小作坊生产出来的豆腐一般都送往北环批发市场、信义市场、宁园早市等多家市场以及饭店。
对此,记者联系到贺兰县金贵镇工商所,该所所长吴允锋称,此前也接到此类问题的举报,近日工作人员正在对此处的小作坊进行检查,并要求其中环境卫生不合格的小作坊停止生产,目前已有7家豆制品小作坊接到整改通知书。
记者 李尚 杨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