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找寻思路 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

15.05.2015  14:18

  近年来,银川加强城市精细化、常态化管理,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打造“大城管”格局,探索智慧城市运营,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一步步努力推进美好银川建设。但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城镇化不断发展、人口大规模流动的背景下,城市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如何进行高效、有序的治理,成为政府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我国城市管理领域并无国家层面的统一立法,地方政府各自探寻积累着经验,其中上海的城市管理改革就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释义

  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是指以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对象,以城市基本信息流为基础,运用决策、计划、组织、指挥等一系列机制,采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等手段,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互动,围绕城市运行和发展进行的决策引导、规范协调、服务和经营行为。广义的城市管理是指对城市一切活动进行管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市政的管理。狭义的城市管理通常就是指市政管理,即与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及城市运行相关联的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一般城市管理所研究的对象主要针对狭义的城市管理,即市政管理。

  理念

  综合执法

  构建“1+1+1+X”新模式

  今年以来,上海稳步推进各区县的城管执法体制机制改革工作。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条热线、一个平台、一支队伍、X个行政管理部门”的“1+1+1+X”区县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体系。 

  实行城市管理领域的综合行政执法,是我国行政体制的一项重大改革。上海自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展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以来,区县城管综合执法体制机制历经多次调整,城管综合执法水平不断提升,为加强特大型城市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先后提出了“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的工作要求。

  2014年12月,上海市委、市政府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本市区县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对本市城管执法体制机制的完善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提出要构建“1+1+1+X”区县城市综合管理工作体系。其中,“一支队伍”即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伍,负责对面上综合性城市管理问题进行综合执法;“X个行政管理部门”即把执法工作移交给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的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实现一口执法、多头支撑。另外,还提出单独设立区县城管执法局、主要执法力量下沉街镇、优化城管执法队伍等具体任务和保障措施。

   城市建设

  告别“大拆大建

  随着土地利用遭遇“天花板”,上海实施了《上海市城市更新实施办法》。如此一来,城市建设将摆脱规模扩张和“大拆大建”,更注重通过存量更新提升环境品质和发展内涵。 

  城市更新,主要是指对建成区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进行改善的建设活动。办法为推动现物业权利人提供公共要素,明确了促进城市更新的相关政策。 

  在规划方面,在符合区域发展导向和国家规划土地法规要求的前提下,允许用地性质的兼容与转换,鼓励公共性设施合理复合集约设置;在地区整体空间对建筑高度不敏感的地区,允许高度适度提高,紧凑建设,以高度换开放空间;以为地区提供公共性设施或公共开放空间为前提,通过适当的建筑面积奖励,强化地区品质和公共服务水平,等等。 

  在土地方面,按照存量补地价的方式,支持现物业权利人或其联合体,依据规划重新取得建设用地使用权;沿用旧区改造和城中村改造土地政策,对于城市更新中存量补地价的土地出让收入,在计提后返还区县专项用于城市更新工作,等等。 

  此前,上海已就城市更新进行过若干项目的试点。比如,徐汇区西亚宾馆重建项目,将酒店转为办公楼,并在底层增加公共空间,在周边增加停车位数量;静安区东斯文里旧改地块,做规划时认定一批历史保护建筑,不计入开发总量。 

  上海已经走上了存量更新开发的道路,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公共利益,原来是比较注重经济效益,包括提高容积率、增加建筑面积等;而现在则更加重视公共利益。 

  据介绍,上海将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即以土地利用合同的方式,约定更新权利义务、物业持有、权益变更、改造方式、建设计划、运营管理等要求,进行全过程管理。

   城市运行

  以物联网支撑保障

  目前,上海市加快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应急产业发展,为城市运行和生产安全做好技术支撑和产业保障。 

  资料显示,近年来,上海市已构建了一道道基于物联网的城市安全防火墙,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驾护航。 

  ▲建成全球最长的电子围界——浦东机场周界安防系统全长27公里,成功抓获多个不法入侵分子,在每年减少数百万人防投入的同时,真正做到“疏而不漏”。

  ▲将全市400多万个危险化学品气瓶的检验、充装、配送等各环节的安全和位置状态纳入全程监控,有效杜绝检验不合格或漏检气瓶流入市场。 

  ▲已推进5000多家消防重点单位联网,战时可在12秒内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火警信号传送至消防部门接警中心;平时则为消防部门自动报送联网单位消防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重大火灾隐患。 

  ▲已经监控全市450个地下空间的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含量,并构建起“使用单位-社区-区应急联动中心-市民防办”的多级报警机制。 

  ▲覆盖500万户老旧小区家庭的智能联网门禁;电梯、消防栓、井盖、广告牌等“城市部件”,桥隧、燃气管道等“城市生命线”的安全监控;危化品运输、烟花爆竹流向等的联网监管等等。 

  如今,上海市加快推动物联网、大数据等智慧应急产业发展,切实为城市运行和生产安全做好技术支撑和产业保障。具体而言,一是以系统化思维,依托物联网行业协会、智慧应急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机构,整合社会各方力量,有序推进各行业、各领域的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推动智慧应急产业发展;二是科技和管理双管齐下、有机结合,做到“时防时控”,将事中处置提升为事前预警;三是在实践中检验,不断提升地铁、迪斯尼、商圈、大型会展等重点地区和事件的应急安保能力。

  启示

  强化精细管理提升综合承载力

  上海城市管理精细、精致、精到的品质和韵味,值得学习。大战略、大思路、大手笔、大变化的思路为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

  坚持建设大手笔,构建恢弘大气、功能完备的城市形态。近些年,上海城建年均投入1200亿元以上。上海已拥有世界最大公交网,运行线路1100多条;轨道交通线路13条,运营里程468.19公里;世界第一条商业运行的磁悬浮铁路,运行速度世界第一。在外滩、陆家嘴金融中心、世茂花园小区等地,可以感受到强烈的现代化气息。 

   启示: 城市建设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要支撑,加大投入、提升标准、完善功能,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

  坚持管理精细化,建立高效有序、全域覆盖的城市运行模式。上海把中心城区以1万平米为1个网格,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移动通讯系统、呼叫中心、网络系统集合组成信息平台,将市政、市容、卫生等城市部件加载上去,每个网格有1名信息员全天不间断巡视检查,实现全面覆盖。 

   启示: 城市精细化管理必须加快建设网格化、信息化平台,细化管理标准,规范管理流程,明确管理责任,实现城市管理无断档、全覆盖。

  坚持环境大整治,打造舒心宜人、优美靓丽的都市风景。上海城市交通总体顺畅、街容街景整洁干净、城市绿化层次分明,特别是城市夜景使人赏心悦目。在交通治理上,通过实施号牌拍卖、分区域停车管理、货车分时段限行、打通城市微小循环、发展公共交通等提高通行能力。在园林绿化上,对不同区域的土壤结构进行分析,挑选300多种花草和18种树木进行栽种,道路两旁的草坪、灌木、大树错落有致、处处见景。在环境卫生上,坚持晚上清扫、白天保洁,每天对主干道冲洗两次,散落杂物停留不超过20分钟,垃圾实行就地压缩、集装箱运输。 

   启示: 改善城市环境必须从细节入手,把握规律,对症下药,不断提升绿化亮化美化的整体水平。

  坚持文化大融合,展现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城市品质。上海历史并不十分悠久,但所留下的近代史迹名园(小区网论坛)等城市记忆依然完整,特别是上海外滩景观历经百年,成为世界建筑艺术经典。在一些历史文化街区,即使道路拓宽改造,但与两边建筑风格色彩都非常协调,富有特色。近年来上海不断加大文化设施投入,先后斥巨资建起了艺术中心、大剧院、科技馆等大型公共文化项目,提升城市文化品味。 

   启示: 塑造城市特色必须以文化为灵魂,把建设发展和保护传承有机结合,大力发展有自己特色、风格、气魄的城市文化,推动西安建成彰显中华文化魅力的国际化大都市。

  坚持资源大整合,形成富于创新、充满活力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上海实行大部门制,先后组建了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城乡建设和交通管理委员会、市政市容联席办,常态管理和定期研究城市运行问题。将110、119、122三网合一,成立了市级应急联动指挥中心1个,区级指挥平台17个。同时,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在市政管理上,实行政事分开、政企分开,市政设施维护归市场,监督管理归政府。 

   启示: 创新城市管理必须打破体制障碍,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激发活力,切实提高城市管理的综合效能。

  言论

  城市管理应增强协同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理顺城管执法体制,提高执法和服务水平。”城市管理工作牵扯面广、涉及部门多、综合性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社会协同治理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平等性、协同性,是破解城市管理难题、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有效形式。当前,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应增强协同意识,以协同理念加强城市管理。 

  坚持集中领导,确保统一指挥。城市管理职能是一个完整的职能体系,需要依靠所有城市管理部门共同努力才能提升管理实效。在城市管理工作中,由于涉及部门多,经常会出现部门之间意见不一致甚至推诿扯皮的现象,降低了城市管理工作的效率。因此,当前亟须建立集中领导、协调有力的指挥机制,统筹城市管理工作中部门与部门、下级与上级的关系,使各部门步调一致地服务于城市管理总体目标的实现。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不少地方已经意识到城市管理中的这一问题,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坚持职能下沉,强化街道职能。街道处于城市管理最前沿,是加强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和主阵地。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应坚持属地原则,推动工作重心下沉、关口前移,强化各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统筹职能,推动专业部门协同履行管理职责,把街道层面的城市治理职能做实做强。如有些地方在街道层面成立社会治理综合执法指挥中心,主要职责是:在区社会治理综合执法委员会领导下,按照属地管理全权、全时、全管、全责“四全”要求,全面负责辖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工作;依据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权力清单,组织开展综合执法工作;配合专业部门开展综合联动执法,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切实改善群众身边的生活环境;严格履行社会治理综合执法指挥中心职责任务,加强对派驻工作人员监督考核等。街道城市管理职能的增强,确保了很多矛盾和问题在基层解决。 

  坚持共治共享,发动社会参与。城市管理的好坏与全体市民密切相关,生活在城市的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城市管理。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应坚持共治共享,充分发挥市民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全体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

  纵览

  特色街区展现文化内涵

  上海市在积极探索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老旧住宅区更新改造新模式。在充分考虑居民住宅的使用功能和使用成本的前提下,通过“穿新衣、戴新帽、换内胆、重配套”的方式,提高城市内在生活质量,美化城市外在形象。与此同时,上海特别注重通过特色街区来展现城市的文化内涵、旅游风向和商机活力,无论从品牌效应、规模,还是运作模式方面都比较成功。

   提升建设维护水平

  上海市在城市网格化管理、市政建设维护精细化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提升城市建设维护水平,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提高市政设施建设水平。要加强在市政建设维护方面的资金投入,建设改造一批骨干道路和节点工程,大力推行机械化养护,满足城市发展和社会的需求。二是强化市政设施层级管理,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积极探索,逐步将设施管理重心下移,做到“权责、人员、经费”三落实,调动基层管理积极性。健全道路管养机制,解决长期存在的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的问题。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意识。三是以点带面,打造市政精品工程。要在道路建设、管养维护、夜景点亮等方面有重点的打造精品、亮点工程,进而带动全市市政设施建设管理不断上水平。四是转变观念、提升理念,建设市民满意市政。

  注重细节追求卓越

  上海市在城市建设管理方面最成功的经验就是处处注重细节。城市管理者在履行职责中养成追求卓越的习惯,注重每一个工作细节。一是将精细化理念贯穿于规划、建设、管理各个阶段。城市建设精细化是管理精细化的基础,管理精细化是建设精细化的目的。以公厕建设为例,要做到“布局合理、环境雅致”,大幅提高群众对公厕服务的满意度。二是清扫保洁市场化,“夜扫白保”制度化。要提升我市道路清扫保洁水平,就应借鉴上海经验,走“市场化”路子,快速实现“夜扫白保”道路清扫保洁作业新模式,全面提升城市道路清扫保洁质量。三是加快林带建设步伐。加大林带建设规模和力度,打造完善的城市楔形绿地和生态廊道。四是生活垃圾处理要打好提前量。实行“填埋+焚烧”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化和处理方式多元化。

  本报综合《解放日报》《西安日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