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须有“工匠心”

17.03.2017  05:21

  ●只要拥有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欲望,每个人都是匠人

  ●党员干部作为国家的中坚和表率,天经地义必须具有一颗工匠心

  从去年到今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连续提倡工匠精神:2016年提出“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今年则要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工匠精神”不仅成为举国关注的流行语,更成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豪壮语。

  “只要拥有一种纯粹为了把事情做好而好好工作的欲望,我们每个人都是匠人。”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理查德·桑内特在其新书《匠人》中如是说。作为一种爱岗敬业、专注严谨、精益求精的意识、思维和理念,匠心早已走出手工匠的范畴,成为各个领域里追求专业和极致的代名词。树匠人志、修匠人心、付匠人行,党员干部作为国家的中坚和表率,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天经地义须具有一颗工匠心。

  认清角色,专心致志。工匠心,本色之心、专注之心。党员干部在岗在位,最紧要的是能专心致志干工作,做好责任中的每件事,一丝不苟做到极致,做到别人无可替代,千万诱惑不动,百般干扰不乱,万重困难不惧,才会出力而出彩、有为而有位。倘若把岗位做跳板、敲门砖,得陇望蜀,屁股没坐热就急着上台阶,把高官厚禄作为志在必得的东西,乃至搞歪门邪道,信仰移位,角色错位,失魂落魄,就会走向反面。

  深入具体,精益求精。工匠心,严谨之心、精细之心。群众利益无小事,打马虎眼不行,浮皮潦草不行,必须扎实地道,做到精准、精细、精致,沁人心扉,方得人口服心服。比如从严治党,落实落小落细,管住人,盯住事,才有力见效;比如思想政治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丝丝入扣,才得深入管用;比如扶贫,真扶贫、扶真贫,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等全过程都要具体精准,下一番“绣花”功夫,才能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总之,一切工作只有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不图虚名,不务虚功,才做实见效。停留在口号上、纸面上、会议上,大而化之、笼而统之,易成“空转”,劳民伤财,费力不讨好。

  埋头苦干,任劳任怨。工匠心,朴厚之心,笃行之心。为官当政,实干是担当,吃苦是奉献,不但要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定自信,还要保持“钉钉子”的劲势节奏,有坚守和耐心,有敬业和执拗。如郑培民“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如焦裕禄“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如杨善洲“干革命要干到脚直眼闭”。干部干部,“”字当头。倘若“”则待价而沽,“”则委屈满腹,缺乏纯粹和忠诚,不是匠心而是势利心了,就当不好公仆,做不好工作,更成不了人民的工匠。(王晓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