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挽救残疾弃婴 这家人付出得太多
十几年来,白忠新为了给残疾弃婴治病花费巨大。
数九寒天,刚刚出生的婴儿被遗弃在河滩上,白志新和张春琴夫妇将孩子抱回家,抚养了13个春秋。在医生断定这个孩子患有多种疾病、救治无望的情况下,这对夫妇没有放弃,而是外出寻访就医,将孩子从死亡线上拉回……河滩上捡回弃婴
白志新老家原居住在固原市宋家巷,出门便是清水河。
2008年,固原市政府对宋家巷进行改造,白志新被安置到现在的南苑府邸6号楼1单元102室。2002年2月5日7时30分,他们夫妇起床,张春琴外出倒垃圾,回家后对他说:“有人把孩子丢弃在河滩上,快冻死了,咱们要不要管?”“先救人,别的以后再说。”白志新立即让妻子把孩子抱回家。抱回家后,孩子的眼睛都没有睁开,脸色青紫,奄奄一息。
张春琴补充说,当天早晨她远远看见有3个男子将一包东西丢弃在河滩的石头上,匆匆离开。她赶到那个地方,发现有一个包裹,打开后里面是一个弃婴。张春琴说,当时婴儿额头处有3个尚未痊愈的针眼,她用手试了试鼻孔,发现还有呼吸。邻居劝他们夫妇不要自找麻烦,但白志新不忍心,“孩子已被人丢弃了一次,我们不能再让他遭遇一次不幸。”
医生判定救治无望
孩子被抱回家后,白志新见婴儿不哭不闹,向单位请假,抱起婴儿急忙赶到医院。经医生对孩子全身检查后,说婴儿已被抢救过,没有救活的希望,建议放弃。
听了医生的话后,白志新夫妇抱着孩子离开医院,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四处打听救治孩子的办法。最终,白志新得知针灸可以救治孩子,便请来一位会针灸的老人,5天后,婴儿第一次哭出声。
虽然不知婴儿是否患有其他病,但白志新还是决定,要像自己亲生的孩子一样把他养大成人。白志新和张春琴夫妇经过商议,给孩子取名石头,一是纪念孩子从河滩石头上捡来的经历,二是希望孩子能像石头那样顽强健康成长。
为了治病花光积蓄
一家人非常疼爱这个孩子,白志新两个女儿也非常喜欢这个身世不幸的“弟弟”。白志新正常上班,每天照顾孩子的事全由张春琴负责。
石头3岁时,张春琴发现他与同龄孩子相比,发音迟缓,不能行走。随后,夫妻俩带着孩子到重庆一家儿科医院检查,最终确诊他患有先天性小脑发育不全、脑萎缩伴随有癫痫病症,而且右脚外翻。医生说:“即便手术后,孩子以后生活还是不能自理,需要做好长期治疗准备。”给孩子做手术,一下子就花费了几万元,家里的积蓄全部花光。
张春琴说:“石头出院后回家继续用药物疗养,每个月仅药费就需要900多元。”当时,白志新的工资只有800元,既要供两个女儿上学,又要维持石头的医药费,一家人的经济捉襟见肘。亲朋好友都劝他们将孩子送到福利院,但白志新夫妇拒绝了。
全家人都做出了牺牲
2013年,白志新夫妇带着孩子到银川给石头进行身心和智力测试,结果石头的独立生活、运动、作业操作、自我管理等项目均为极重度异常,智力相当于3岁孩子。孩子成长过程中经常犯癫痫病,发病时就失去意识栽倒,每天家中必须留人守护,随时照顾。
为了给石头看病,夫妻俩继续寻访医院,先后带着孩子跑了国内多个相关儿科医院,都没有得到治愈的肯定答复。为了减轻孩子病痛,张春琴只有按照医院开的药方,常年给孩子吃药疗养。
“一年药费1万多,13年来,给石头看病花了不少钱。”白志新介绍。受此影响,上卫校的大女儿无奈中途辍学,回家打工;二女儿考上了大学,也放弃了,打工帮助父母减轻负担。在家庭积蓄全部花光后,白志新还向亲朋好友借过钱。
救了一个弃婴,给自己家庭带来这么多麻烦。面对人们的各种议论,白志新说:“孩子有病,被亲生父母遗弃已经很不幸了,我们怎能忍心抛弃他?虽然我们家生活困难,但只要我们活着一天,就要照顾好这个孩子一天。”
白志新上班期间,在一次使用油漆时不小心呛了肺部,因没有及时救治,最终发展成哮喘,无法从事体力劳动。目前,一家人继续为石头忙碌地奔波着。(记者 剡文鑫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