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中医药回医药管理局关于全区中医药系统做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工作的通知

29.04.2015  13:16

宁中回医函〔2015〕40号

各市、县(区)卫生计生委(局),各级各类中医(回医)医院:

      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卫医发〔2015〕2号)和自治区卫生计生委《全区医疗机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实施方案》(宁卫计发〔2015〕73号)要求,为了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充分发挥中医药、回医药特色优势,进一步改善中医医疗服务,方便群众看病就医,现就全区中医药系统做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工作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各类中医(回医)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实施“行动计划”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围绕当前中医医疗服务领域人民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采取综合措施,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提升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社会满意度。自治区中医药回医药管理局成立“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名单附后),负责统筹推进中医药系统“行动计划”实施,组织督导检查和评估总结。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自治区中医药回医药管理局,负责日常工作。各市、县(区)卫生计生部门要指定具体分管领导和业务科室,做到职责、任务、目标“三明确、三落实”。

      二、强化统筹协调,全面贯彻落实

      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辖区内各级各类中医(回医)医疗机构纳入“行动计划”,与综合医院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落实。各地成立“行动计划”组织领导机构时,要有中医(回医)医疗机构负责人参加。各级各类中医(回医)医疗机构要将“行动计划”作为2015-2017年重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负总责,围绕国家、自治区“行动计划”方案要求,制定本单位具体实施方案,细化落实“行动计划”时间表和路线图,将实施“行动计划”和落实医改有关中医药重点任务紧密结合,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改善医疗服务环境、保障医疗质量安全,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医疗服务,体现中医药医改惠民宗旨。

      三、发挥中医药特色,改善医疗服务

      各地、各单位在贯彻落实《全区医疗机构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实施方案》规定的各项工作内容同时,还要大力推进以下各项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举措:

      (一)规范中医医师诊疗行为,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中医医师诊疗行为要体现中医理念和思维,望、闻、问、切过程完整细致,理、法、方、药思路清晰,药证相符,中药使用规范。医院员工言语仪表规范,体现中医药文化特定礼仪。

      (二)优化医院环境形象,宣传普及中医药文化。要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推广活动,扩大社会对中医药文化的认知度。要从建筑风格、内部装修、诊疗环境、形象识别等方面入手,充分利用庭院、大堂、走廊、候诊区、诊室等区域,利用医院宣传栏、墙报、展架、展室、视频系统、指示标牌等各种设施,通过主题活动、图文实物等多种载体和多种形式,从中医药起源、基本知识、特色疗法、养生保健方法、名医名家介绍、就诊指南等方面,全面展示中医药文化,形成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氛围。探索使用微信、网络等新媒体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

      (三)加强重点专科建设,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以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为核心,以继承发扬中医药特色优势为重点,加强中医重点专科基础设施条件建设,优化临床诊疗方案,总结专科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提升人才队伍素质,推动学术创新,提高专科服务能力和影响力。专科门诊人次年递增5%以上。

      (四)创新中医诊疗模式,拓展中医药服务范围。要以中医整体观为指导思想,以病人为中心,以中医特色建设和诊疗能力建设为核心,立足于方便患者,以建立中医综合诊疗区为主要形式,从诊疗组织方法着手,创新中医诊疗模式,联合医疗、医技、管理部门,探索采用预防、治疗、康复一体化服务模式,开展多学科联合查房、多学科联合门诊、多部门综合管理,在治疗疾病过程中,把中医内治疗法、外治疗法和导引、推拿、针灸等疗法综合起来,体现中医特色、提高中医疗效,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中医整体服务。至2017年,每所中医医院要开设1个以上综合诊疗区。

      (五)开展中医优质护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认真组织贯彻落实《中医护理工作指南》,推行中医优质护理服务,积极开展辨证施护。推广使用熏洗、贴敷、足浴、中药灌肠等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探索使用中药药膳、中医保健操、健身操(如太极拳、八段锦)等具有中医特色的起居、饮食、运动、情志调摄护理服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到2017年底,公立中医医院护理人员全部通过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每个临床科室开展不少于3种中医护理技术。

      (六)推行中医临床路径和诊疗方案。实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中医临床路径和中医诊疗方案,定期对临床路径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及评估,不断完善和优化改进。对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年度分析、总结和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医院每个临床科室执行的中医临床路径的病种不少于2种。协调配合当地医保部门积极开展按优势病种付费新模式试点。

      (七)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中医药知识技能。临床科室中医药人员比例应达到60%以上,护理人员全部通过中医药理论与知识技能培训,掌握本科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能够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康复和健康指导。认真开展医师定期考核工作,积极开展中医药继续教育与培训。

        (八)研发使用中药院内制剂,提高中药饮片处方比例。各级中医医院要研制和使用一定数量院内中药制剂;制定鼓励临床医师使用中药制剂、中药饮片政策。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占门诊处方比例≥60%;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人次的比例≥50%。

      (九)开展院内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工作,培养中医学术继承人。整理、总结、传承和应用院内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培养中青年中医临床骨干。全区每个中医医院开展院内师承工作指导老师不少于1名。

      各地在推进“行动计划”工作过程中有何意见建议,请及时反馈自治区中医药回医药管理局。

      联  系  人:沙利荣

      联系电话:0951-5022124

      附件: 全区中医药系统“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名单

                                          自治区中医药回医药管理局 
                                                         2015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