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有宝为啥“挖不出”(聚焦·屠呦呦)

30.10.2015  13:25

  资料来源: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

  制表:李姿阅

  85岁的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获得诺奖之后,国人为之振奋,中医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然而,中医药的“宝库”如何挖掘?中医药创新面临哪些难题?怎样让中医药“老树发新芽”?中医药继承与发展还有什么障碍?从今天开始,我们推出系列报道“屠呦呦获诺奖的冷思考”,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理性的探析,期待大家关注和讨论。

  ——编者  

  小荷才露尖尖角

  我国还没有找到打开宝库的钥匙,根本原因在于“温故”的能力不足。离开中医经典,中医药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这是屠呦呦在获得诺奖后的感言。举国欢喜之余,屠呦呦依然保持清醒,她说:“中医药是我国非常宝贵的财富,这么丰富的财富以及古人留下的丰富经验,并不是我们拿来就可以用的,是需要在古人的基础上再探索、再思考、再挖掘,才能创造出价值。

  中医药宝库如何开发?这个问题引起中医界热议。

  “今天屠呦呦获得的奖项跟整个中医药事业伟大的宝库相比,不过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年过九旬的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说。

  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陈凯先院士认为,中医药是伟大的宝库,积累了丰富的探索经验,包含深邃的哲学智慧,结合了几千年的实践检验,为当今生命科学前沿探索和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深厚基础,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

  10月8日,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三部委召开的座谈会上,两位年过八旬的老人——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陈可冀院士和屠呦呦紧紧地握手。从建院之初,他们就在一起工作,早中晚三餐一起吃。陈可冀说,继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既要重视传承,还要在传承的基础上更好地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方法去发展创新。应该提倡多元的模式、学科交叉的模式来发展中医药科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副院长仝小林认为,像疟疾这样的病,相对于许多老年病、慢病,较为单纯。有一个本,是疟原虫。杀死它是治本;杀不死,减缓证候,是治标。中医恰恰是发现了可以治本的药——青蒿。但是,用法不对,或品种不对,没有能够完胜。历史上,中医审因论治是非常薄弱的,应该大力发展。青蒿素提示我们,要深入挖掘审因论治的方药。

  令人尴尬的是,目前中医药宝库开发挖掘的力度远远不够,我国还没有找到打开宝库的钥匙。中国中医国情调研组执行组长陈其广认为,根本原因在于“温故”的能力不足。他承担了一项973课题,对117万篇中医药文献进行调查,统计结果不容乐观,整体论下降,还原论上升,也就是中医思维模式逐渐西化,不再承认中医药理论的原创价值。他痛心地说,离开中医经典,中医药创新就成为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

  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育学会儿科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郑俊谦教授表示,如果没有继承的基础,创新就是一句空话。很多中医连《内经》都没通读过一遍,常见病都治不愈,如何谈得上创新?当下最重要的是做好中医药的继承工作。有了理论创新,相当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样就会飞得更高。

  老树只待开新花

  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却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黑匣子”。要给古老的中药赋予现代的科技含量,加速培育名优中成药大品种

  “青蒿素研究从理念、思路、方向,乃至关键工艺的突破,都是受到我国中医药的启发,是从中医药丰厚土壤里挖掘出来的。”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院士感慨道,“屠呦呦获诺奖激励我们更深入地汲取中医药的精华,更大胆地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把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一抓一大把,一熬一大锅,一喝一大碗”,传统的中药汤药又黑又苦难以下咽,服用不方便,连中国老百姓的家门都进不了,又如何谈得上走出国门?由丹参、三七、冰片三味药组成的复方丹参滴丸,从“丸散膏丹神仙也难辨”的传统剂型,变成只有小米粒大、直接口服或者含服的滴丸剂型。插上现代科技的翅膀,复方丹参滴丸通过美国FDA的二期临床,进入美国医院只有一步之遥。

  长期以来,中医药“说不清、道不明、听不懂”。中医药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却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黑匣子”。中药这块民族瑰宝过去由于现实因素在传承与发展上受到制约,由于历史原因,中药科技基础相对薄弱,中成药功能主治模糊、制药工艺粗放、质控技术落后、过程风险管控薄弱,这些因素制约了中药品种做大做强,品种多而小。

  在张伯礼心中,现代中药的发展是把“古老的中药与现代的工艺相结合,会取得一个原创性的成果”,这也是屠呦呦青蒿素研究获诺奖给中医药发展的又一次提醒。

  专家认为,传承不够与创新不足,制约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药需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使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文化“六位一体”全面协调发展,中医药这株老树才能开出新花,成为我国最具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

  今年1月,张伯礼主持完成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项目获得了201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次开发就是要赋予古老的中药以现代科技内涵,加速培育名优中成药大品种,催生我国自己的“重磅炸弹”级药品。

  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国家中医局局长王国强认为,中医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力。面对当前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医学界和生物医药界纷纷将目光投向传统医药领域,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的渗透结合,很可能为生命科学和医疗卫生的突破做出更大贡献。

  一块诱人的“奶酪

  推动我国科技的原始创新,打破行业和单位的界限,加强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技的交叉融合,大力加强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

  屠呦呦获得诺奖,人们不禁要问:诺奖为什么会出在中医药领域?在发现青蒿素之前,课题组已经筛选了4万个药物,无果而终。而此前美国科学家寻找新的抗疟药,筛选了30万个化合物,无功而返。中医药已经成为新药研发的捷径。中医药上千年积淀的理论已告知药材的研究方向,能节省大量研发时间,且中药所含的有效成分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待挖掘的宝库。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凶险的白血病,陈竺院士等中国科学家通过对中医宝库的发掘,取得原创性成果及开发全新疗法,将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与西药结合治疗,目前是全世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标准疗法。

  青蒿素生产关键技术的公开,带动了一系列青蒿素衍生物、复方制剂的研制和开发。屠呦呦的科研组随后又着手研究双氢青蒿素。双氢青蒿素产品成为一类新药上市。目前,青蒿素系列抗菌药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注册,并批量出口。青蒿素的成功,似乎为新药研发打开了一扇窗户。

  在崇尚自然的世界潮流中,中药成为一块诱人的“奶酪”。西方药企以前试图将草药分解为单一成分,一直没有获得重大突破,现在从传统处方中获得灵感,转攻合剂,以推向全球。全球制药巨头们正在寻求传统中医来扩大自己的产品线。葛兰素史克正在测试利用草药治疗免疫系统紊乱,赛诺菲计划将传统中药用于糖尿病和癌症的治疗,雀巢公司利用传统中药方法提取治疗肠炎的药物。

  从人工化学合成转向植物化学药,世界医药界开始转向。陈其广指出,国内的医药界满足于仿制国外过期专利药,把人家的二手货吃得津津有味,还把别人的昨天当成自己的明天,反而歧视中医药,总觉得中医药不科学。在中国技术力量经费和西方国家有巨大差距的情况下,一味地抄袭西方的技术发展路线,注定亦步亦趋无所作为。

  陈凯先建议,把中医药的创新研究摆到国家科技战略的高度,推动我国科技的原始创新,打破行业和单位的界限,加强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技的交叉融合,大力加强多学科、跨学科的研究,力求站在现代科技的前沿,走向国际科技发展的最高峰。

  《  人民日报  》(  2015年10月30日  23  版)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
5年支出672亿元年均增长5.7% 中卫市“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近日,家住中卫市沙坡头区世纪花园小区的戚璐圆说,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