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农民的“供给侧改革”

09.12.2016  23:33

  1300亩土地,20多万元收入,一场属于两个农民的“供给侧改革”。

  平罗县头闸镇农民吴学军、蔡学军,今年在流转的1300亩土地上来了一次“供给侧改革”,调整了种植结构,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赚了20多万元,一举填平了去年亏损的大坑。

  12月7日,记者在头闸镇见到了吴学军和蔡学军,他们正在商量明年的种植计划。吴学军今年50岁,富有干劲儿,42岁的蔡学军,常有好点子。两人都做过农副产品生意,2008年起开始流转土地种植玉米,并不断扩大种植规模。

  种玉米让两人尝到了不少甜头,按他们的话说,“闭着眼睛种,咋种都赚钱”。然而,2015年他们遭遇了“滑铁卢”:流转900多亩地种的玉米,不仅没有像往年那样赚到钱,相反还亏损了20多万元。

  “一下亏了那么多,当时真的傻眼了。”吴学军摇着头说。

  以前冬天农闲,吴学军、蔡学军没事干,常去打牌。2015年冬天,他们不敢坐在家里打牌了,而是一起出了门,一走就是二三十天,镇上的人以为他们去旅游了。

  “赔了钱,哪还有心思去旅游。当时我们是到甘肃、内蒙古、新疆考察市场去了。”蔡学军说,玉米是不敢种了,但是种什么才能赚钱,必须去实地了解市场。

  考察一圈回来,初步有了打算,但是吴学军、蔡学军心里还是没底。

  在2015年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又写进了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新鲜表述,也逐渐走进公众视野。紧接着,2016年年初,我国取消了实行9年的玉米临储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的新机制。

  吴学军、蔡学军从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渠道了解到这些信息后,心里有底了,他们果断做出决定:在流转的1300亩地上来一次“供给侧改革”:800亩的油葵、200多亩的小麦套种大豆和中药材菟丝子、100多亩的菠菜、七八十亩的打瓜子,一下改变了固守多年只埋头种玉米的模式。

  这次调整种植结构是成功的——除了菠菜、打瓜子没赚上钱外,今年吴学军、蔡学军种的油葵每亩能赚200元,小麦套种大豆和中药材菟丝子每亩能赚五六百元,仅这两项就能入账26万元左右。

  “如果今年依然蒙头种玉米,估计赔光了。”吴学军说,镇上有的人继续种玉米,还是赔了,蔡学军的哥哥蔡学峰流转了100亩地,50多亩种了玉米,结果每亩亏了300元左右。

  吴学军、蔡学军坦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个大命题,但是对他们这样的种植户有很大的启发,那就是再不能像以前那样盲目去种,而是要跟着市场走,市场最需要什么、就种什么。

  明年吴学军、蔡学军还打算开展“订单种植”,给他们的农业种植再加一道“保险”。现在他们正在联系当地的两家奶牛场,商谈订单种植青贮玉米。(记者 吴少男)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