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妈妈却胜似妈妈

10.05.2015  15:11

  今天是母亲节,很多妈妈都收到了儿女的祝福,可是,有一些不是妈妈却胜似妈妈,付出了超乎寻常母爱的她们,更需要祝福。

  1、 手心手背都是肉

  在兴庆区八里桥社区,有一位让人羡慕的妈妈,当年她带着一个8岁儿子,走进了一个有9岁女儿的家,当了后妈。后妈确实难当,但是她坚持着“手心手背都是肉”,多年的风风雨雨后,她终于迎来最美的彩虹,这位妈妈叫张丽丽。

  2007年,张丽丽再次相信爱情,和王晓亮重新组建家庭,他们在沙渠路附近租了一间平房,一家四口开始了新的生活。王晓亮冬天烧锅炉,夏天去工地上干活,日子辛苦,但俩人都非常理解对方,珍惜这段感情。

  对于张丽丽的出现,王晓亮的女儿抵触情绪非常大,怎么都不肯接纳,总是爱搭不理的,有时不吃饭,有时问话不吭声,有时吵架说要离家出走。有一次,丈夫王晓亮出差,张丽丽打扫屋子时随手扔掉了一个不起眼的东西,没想到女儿放学回来后非常生气,对她大吼:“你抢走了我爸,你抢走了我的一切。”这让张丽丽一时手足无措,她伤心的吃不下饭,可是她并没有就此气馁,而是更关心女儿的心理,更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试着和女儿做朋友。

  为了照顾两个孩子上学,张丽丽放弃了去外面工作的机会,在一个小区当保洁员,每天张丽丽要把小区所有的楼道打扫两遍,早出晚归,中午抽空回家给孩子做饭,有时候干完活回到家,自己累的连饭都不想吃。每个月工资只有1300元,张丽丽平时很少给自己买衣服,可给孩子买东西时她从来都是买两份,衣服、鞋子、玩具,就连孩子的书皮,她也是会去商店买一模一样的两份,只要女儿需要,她都会想办法置办齐全。刮风下雨了,张丽丽首先想到的是女儿,先去给女儿送伞。张丽丽时常和女儿聊班里的孩子,聊女儿喜欢的课程,从侧面教育女儿要懂礼貌,要有爱心。

  一年、两年、三年过去了,在张丽丽的执着与坚持下,女儿终于喊了一声妈妈,现在,女儿非常听话,也很懂事,开始主动帮张丽丽洗衣服、做饭、收拾屋子,在张丽丽身体不适的时候,女儿还会悄悄地拿起拖把,帮张丽丽拖楼道。看着既懂事、又礼貌的女儿,张丽丽心里乐开了花:“她虽不是我亲生的,但我一直拿她当亲闺女待。

  记者 李姝

   2、母爱般的沟通

  都说最懂孩子的是妈妈,但是很多妈妈读却不懂青春期的孩子,为此她们焦虑、烦躁,寝食难安。而梁军华的出现,给不少妈妈吃了定心丸,因为她带来了不一样的“母爱”。

  15年前,梁军华创办了世纪星培训学校,她用自己的青少年心理学专业知识,致力于青少年孩子的成长。多年来,她对青春期叛逆、自闭、情感冲动的孩子随时敞开一扇门,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随时倾听孩子的烦恼,帮孩子找到苦闷的内因,有的孩子晚上11点给她打电话,一聊就是半个钟头。她用母爱般的沟通技巧,让孩子自信,专注,自我挖掘潜力,帮他们打开了另一扇窗。截至目前,她已培养出1300多名优秀的孩子,有上清华的,上海交大的,也有在国外硕博连读的。

  “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的一句话就改变了孩子的一生,我自己也很感动。”她告诉记者,去年碰见一个从未谋面的银川二中的孩子,说梁军华在一次校园讲座中改变了他的许多方面。“梁老师是个老师,也是我儿子的另一个“妈妈”,她教会了我儿子很多,儿子现在学习挺爱钻研的。”一学生家长告诉记者。

  梁军华不但给青春期的孩子和家长教会如何沟通,还有一颗公益心,经常资助困难家庭的学生,经常给他们减免学费。曾经有个孩子,母亲每个月就挣900元钱,梁军华免费让孩子来上了六年培训课程,最后这个孩子被上海交大破格录取。梁军华还和固原贫困山区的2名孩子结对,每年捐钱捐物,十几年来一直坚持着。

  看到家长和孩子沟通方式不正确,梁军华“内心特别煎熬”,她告诉记者,“我们终究老去,孩子才是祖国的未来,让孩子成长为国家的栋梁,我们这个民族才能真正强大。”她希望以一己之力,帮助更多的孩子,让孩子们在心理上得到母亲般的关怀,“她不是孩子的妈妈,但又是孩子的妈妈。”学生家长这样说道。

  记者 李姝

   3、爱心之火薪火相传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资助贫困孩子及其家庭,然而,24年坚持帮助不沾亲、不带故地贫困学生,让他们能够上得起学,把自己的爱心传递给社会,让身边的人都来奉献爱心,更是难得,她叫王晓花。

  王晓花是灵武市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的一名教师,为了让更多的爱心人士来帮助需要帮助的孩子,她以自己的名字成立了灵武市“晓花爱心促进会”,现在“晓花爱心促进会”正在帮助的孩子有61个。“我想让爱心之火源源不断地传递下去,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王晓花坚定地说。

  这一切源于十多年年前的一个举动。 1992年,衣着破旧的纪凤梅是22岁王晓花的第一届学生,她成绩很优异,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一天,纪凤梅没来上学,托人带来一张纸条:“王老师,我爹不让我上学了。我想上学!”这让王晓花的心一下子揪了起来。放学后,王晓花急忙赶到纪凤梅家,看见两间低矮破旧的土坯房里,挤着一家5口人,后墙已经裂缝。纪凤梅的父亲早年因翻车轧伤腿,落下终身残疾,一家人的生活十分困难。

  看着纪凤梅一双渴望上学的眼睛,王晓花鼻子酸酸的,“你们让孩子上学,钱我来想办法。”王晓花这样告诉纪凤梅的父母。就这样,纪凤梅学习与生活重担都压在了王晓花的肩上。为了让纪凤梅安心学习,把她接到自己家,并说:“上学的事我来劝你父亲。今后,老师的家就是你的家!”后来,王晓花还她把纪凤梅的妹妹弟弟也接来上学,并且把自己家的灶改成了清真灶。

  王晓花用母爱般的关怀为孩子们撑起了头顶的一片天,三个孩子都上完了大学,现在已是灵武市的两名教师和一名警察。昨日,王晓花收到孩子们发来的母亲节祝福短信,看到短信上老妈的称呼,王晓花告诉记者:“我很幸福,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这种幸福早已超越血缘关系。

  在王晓花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晓花爱心促进会”,“只要有品学兼优,家庭困难的孩子,‘晓花爱心促进会’都会去帮助,希望我们的爱心之火不断地传递下去。”王晓花告诉记者。

  记者 李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