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探寻银川机遇

01.06.2015  15:32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探索银川经济发展机遇

   以人文优势建立交流通道

   中阿学生同台演唱。记者  杨杨 摄       

  银川新闻网讯(记者  黄超)5月31日,“世界绿地,聚焦一带一路”银川经济发展高峰论坛在银川国际交流中心启幕,包括宁夏社科联主席杨占武博士、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研究员金忠杰教授在内的多位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汇聚一堂,针对宁夏如何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起到支点作用,企业与政府如何为对外开放建立渠道和平台等话题展开讨论,在中阿博览会举办前夕发出掷地有声的“银川声音”。 

  据了解,“世界绿地,聚焦一带一路”银川经济发展高峰论坛由银川市经济合作局、银川市工信局、银川市商务局及银川日报社主办,宁夏企业家协会、银川青年企业家协会、宁夏上海商会协办,绿地集团宁夏置业公司、宁夏银报会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

    银川打造优质服务平台

  杨占武博士在本次论坛中做开场主旨发言,主题为:充分发挥西北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民族人文优势。随后金中杰教授作了主题为“‘一带一路’宁夏战略支点的政策路径、建设基础与合作发展”的演讲。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是我国重大战略,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延伸和拓展。宁夏作为国家批准的全国唯一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地处向西开放的前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外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指引下,已逐渐形成由银川综合保税区为发展核心,阅海湾中央商务区为创新示范区,临港经济区、滨河新区为产业集聚带的“一核、一区、两带”的发展空间布局,中阿博览会永久会址落户银川。银川正充分发挥独特的地域、人文、环境优势,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打造优质的服务平台。

    发挥人文优势建设交流通道

  杨占武和金忠杰两位专家认为,宁夏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中,要以独特的人文优势建立国内外的交流通道,并以此来扩展基础设施建设、文化经贸往来。 

  在两位专家主旨演讲后,政府职能部门代表、企业界代表、媒体负责人进行了对话交流。银川市经合局副局长井胜介绍,今后我市与阿拉伯世界开展合作,可以从能源合作、金融合作、经贸合作和医疗合作四个大方面展开,“宝丰能源已经与阿拉伯国家展开对接;宁夏银行、黄河银行与阿拉伯银行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借助中阿博览会平台搞经贸是行之有效的;我们的国际医疗城项目,主要针对的也是阿拉伯国家。

  在绿地集团西北事业部副总经理、绿地集团宁夏置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毅看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同样给绿地集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绿地集团不仅仅是城市建设者,而更应该是城市的服务商,绿地在超高层、大型城市综合体、高铁站商务区及产业园开发领域遥遥领先,同时还有世界顶级酒店深度合作的经验。可以说,绿地带给一座城市的绝不仅仅是建筑,而是全产业链的城市运营商。毫无疑问,这会在丝路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银川日报社社长丁洪认为,银川与阿拉伯国家的对话重点是搭建信息交流平台。首先是媒体交流平台,《银川日报》阿文版特刊已经送达22个阿拉伯国家驻华使领馆和浙江义乌的阿拉伯客商手中,成为一个银川对外发布信息平台。其次是文化合作平台,再次是信息的大数据发布平台。 

  今年是“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落实年,更是中阿博览会的举办年,同时还是中阿友好年,本次论坛成为我市学界、政界、企业界汇聚一堂、共商大计的良好平台,也为中阿博览会起到积极的预热作用。

    宁夏社科联主席杨占武:

   充分发挥民族人文优势

  记者 周志翔

  

   杨占武

  在昨日的论坛上,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杨占武就西北地区各省、自治区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中,如何发挥各自的民族人文优势做了主旨演讲,他认为,“西北地区独特的民族人文优势,可以成为构建国际和谐关系的纽带,有助于增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对话、交流和理解,促进‘引进来、走出去’,深化国家之间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项事业的合作与发展。” 

   民心相通”是基础 

  杨占武认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是“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其中“民心相通”是基础性的工作。   

  西北地区独特的民族人文优势,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便利、重要的作用。杨占武说,“一些民族与新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跨境而居,比如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吉尔吉斯族等。还有一些民族历史上往复迁徙,有剪不断的血肉联系。当今世界,一个国家包括若干个民族的现象相当普遍,同一个民族生活在若干国家的情况也不鲜见。”   

  他说,跨境民族分属不同的国家,虽然容易引发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但同时因为他们具有共同的血缘文化联系,有着较为稳固的民族认同,有助于增进所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对话、交流和理解,可以成为构建国际和谐关系的纽带。 

    扩大人文交流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沿线的国家与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具有深厚的历史交往传统,有共同的历史记忆,这是双方开辟新的人文交流的基础。   

  正是具备这样的基础,西北地区在与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广泛开展文化交流、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开展合作办学、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等方面都具有十分便利的条件。   

  各民族可以基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需求,发挥自身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如宁夏可以在回族文化产业中的文化产品制造业、建筑设计业、影视业、演艺业、文化博览业、文化旅游业等领域大有可为。同时,也可以联合打造文化产业精品项目。”杨占武说。 

   人文优势要转化成文化资本 

  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中阿博览会是实施“一路一带”战略的载体,是立足文化优势促生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杨占武分析,在未来的发展中,宁夏应该突出自身的人文优势,将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资本,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国际交流合作与加快自身发展之路。   

  “充分发挥这些国家政策和载体的平台作用,比如,我们可以建立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全面合作的的多边协商机制,打造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地区政府要员、商界精英和专家学者共商经贸、金融、投资以及与经济发展相关问题的高层对话平台;建设研究中心、信息中心,打造信息共享平台。”杨占武说,我们的中阿博览会签订了多个项目,虽然很多项目的落地都不在宁夏,但是对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特别是参与国际合作都将产生积极推动作用。   

  杨占武认为,在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西北地区要明确各自的产业优势,把“走出去”与“引进来”结合起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因地制宜地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中东研究所研究员金忠杰:

   吸引阿拉伯客商 宁夏优势很多

    记者  黄超

  

  金忠杰

  “想要与阿拉伯国家合作,你必须先了解他们。”在访谈中,金忠杰开门见山地说道,“我们的阿语人才中,真正能与阿拉伯王储对话的有几个?真正能与企业高层商谈的有几个?能够引入阿拉伯世界资金的人有几个?” 

    要合作先要了解阿拉伯国家 

  金忠杰向我们详细描述了阿拉伯世界的构成。阿拉伯国家经济因其具有的国家文化和本体属性,以及因其所处两洋三洲五海(两洋指印度洋和大西洋;三洲指亚洲、非洲、欧洲;五海指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的地缘优势而长期与西方交流,促使它的经济体系呈现出三角格局:以伊斯兰经济理论为核,以阿拉伯经济思想为体,以西方经济方法为用。“22个阿拉伯国家经济发展并不平衡,所依赖的经济支柱也不尽相同。”金忠杰说,海湾国家依靠石油输出成为阿拉伯国家中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和摩洛哥等依靠农业及旅游业,属于阿拉伯世界的发展中国家;还有大体要依赖帮扶和外援的欠发达国家,如苏丹、吉布提、索马里、科摩罗等。   

  另一方面,由于阿拉伯国家具有不同的政治体制,导致其经济运行模式大致分为两类:君主国经济体制和共和国经济体制。“两种政治体制都有典型代表,比如沙特阿拉伯就是君主国经济体制,一千多王室成员分布在政治、经济、金融、文化、教育、工业、贸易等大领域,因此经济运作基本上以王室为主体;叙利亚、突尼斯、伊拉克等,是议会和政府为主体。”   

  当前,巴林是阿拉伯世界尤其是海湾国家的银行和金融中心;阿联酋则着重打造迪拜这个世界旅游中心。“与海湾国家开展金融合作交流,是恰如其分的。” 

   宁夏能吸引阿拉伯客商的优势很多 

  在解读完阿拉伯世界的政治经济体制后,金教授提出了宁夏发挥“一带一路”支点作用的四个关键词:对外开放、合作交流、对象明确、中阿互通。“宁夏已经打开了向西开放的通道,现在需要做的就是为这个通道‘添砖加瓦’。”   

  金教授认为,宁夏能够吸引阿拉伯客商的优势很多,“包括风能等清洁能源是阿拉伯世界急需的。阿拉伯世界近年来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这给了本地建筑行业走出去的有利条件。”   

  金忠杰说:“今年博鳌论坛上发布的《“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对宁夏的定位十分明确:发挥宁夏的民族人文优势,推进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这里最核心的内容是民心相通,人才是沟通的关键。所以我们要鼓励更多青年学生赴对方国家留学或交流,加强旅游、航空、新闻出版等领域合作。做好民心相通的基础,政策交流、贸易往来、资金交流将随之而来。” 

  

  银川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丁洪

  

  绿地集团西北房地产事业部副总经理梁毅

    如何做好“一带一路”大蛋糕

    皇甫世俊

  越是不沿边、不靠海,越是要不保守、不封闭,这是宁夏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支点的核心态度。而在本次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和企业家代表,则用“文化、平台、沟通”这三个关键词,为宁夏发展加上了注脚。 

  “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是一次重大机遇,国内各省、市、自治区都希望在其中谋求战略布局点。可以说,这个大蛋糕还没有做出来,人们已经开始想要借东风。这在当下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时候,是一种普遍的心态。 

  然而,想要分蛋糕,首先要做大蛋糕,还要掌握分蛋糕的工具。对于宁夏而言,前不久颁布的“一带一路愿景与行动”文件中,国家层面已经为其做出了明确的定位。 

  事实上,就民族人文而言,本身就是一个可以产业化的方向。尽管我们与周边省区有着某种同质性,但我们更有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唯一性。用好这两点,进行有效的组合,就会得到足够的放大效应。 

  如今,我们面对着阿拉伯语人才缺乏,对阿贸易商务人才稀缺,本土企业走出去意愿单薄的现实状况。而这时就需要民族人文带来的“软力量”,通过人文交流来建立广泛联系,消除彼此的信息烟囱,进而建立互信基础,才有机会进行更深层次的经贸合作。 

  在这一点上,尤其需要本土企业和民间资本的参与,而除了优惠政策以外,在金融、担保、法律层面的政府服务,也会为此提供更多的帮助。 

  显然,我们在面对这个史上最大的“蛋糕命题”时,先解决的是做好蛋糕的环境,打通各方资源的渠道,稳扎稳打。比如,进行长期的阿语人才培养,不间断地向各个平台提供人才,然后鼓励本土企业尽可能多地走出去,才能吸引更多的国外资本走进来。 

  想要做大“一带一路”这块国际大蛋糕,其实并非几年就能完成,我们甚至要做好厚积薄发的准备,不计较坛坛罐罐的损失。这个原因也很简单,经济发展到一定层次就是文化问题,而我们的文化优势是先天的,经济只是一种依附关系,孰重孰轻,显而易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