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炕头企业”的生意经

24.07.2018  15:00
  本报记者 张 贺

滨河家园四村于2014年由彭阳县生态移民搬迁至月牙湖乡,村里大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妇女、儿童和老人留守。

2017年11月,村里成立了月牙湖手工编织合作社,邀请自治区非遗麻编技艺传承人张璟为村民们教授麻编技艺。62人加入合作社。

经过培训,村民们很快就掌握了麻编基础的编勾技法,能编出杯垫、地垫等简易产品,完成后以计件形式付给村民报酬,一个杯垫1元钱,一个脚垫40元,面积越大、图形越复杂的作品“含金量”就越高。

刚开始半天才能勾一个杯垫,现在半小时就能勾一个。”虎海霞笑着说。

村民们粗加工的麻编产品在张璟的工作室经历上色、去毛、除味等精细加工阶段便进入销售环节。通过“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村民一个月增收少则二三百元,多则八九百元。边培训、边就业的模式让村民们鼓了腰包,还学了手艺。

目前市场对这类原生态的朴素物件需求比较大,这不仅能把我们本土的非遗传承下去,还能为留守人员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产生经济效益。”张璟说。

合作社成立前,虎海霞生活的中心就是带孩子,“吃饱了转、转了又吃,生活乏味得很。”接触麻编后最大的变化是“手闲不下来了”,看电视、扯磨、串门子都能随时带着麻编,即便做饭时也能随手勾两针,还能挣些零花钱,生活也有目标了,她想继续磨练手艺,做出更好的作品。

这是名副其实的‘炕头企业’,很受村民欢迎。”滨河家园四村村委会主任杨志仁说。在他眼中村民的变化显而易见,合作社成立后,村里谝闲话的人少了,收入增加了,大伙每天凑在一起都琢磨着怎么多编上几件。今年滨河四村准备将合作社面积从80平方米扩大到300平方米,加入民俗展示内容,让麻编逐步成为村里脱贫的特色产业。


附件:

用爱温暖寒冬—— 宁夏第6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成功捐献
wRX宁夏红十字会网站管理系统       深冬时节,傲雪凌霜。“90后”小伙小田用一缕冬日暖阳般的温暖爱意,给远方的小患者送去生命的“礼物”。12月15日,宁夏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小田完成捐献顺利归来,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