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集萃
中国法理学研究会会长、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徐显明日前撰文《推动我国进入法治强国行列》。文章指出,什么样的国家可以称得上是强国?强国不是地理概念,并不是国土面积大的国家就是强国。强国也不是人口概念,如果按人口来划分,整个欧洲没有一个强国。当今世界,人们往往从国家实力角度理解强国。传统的经济、政治、军事这三大实力,是用来衡量国家硬实力的标准。随着世界文明发展,还有两个标准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个是文化标准,另一个是制度标准。这两个标准可以称为软实力标准。从文化上说,一个强国应该有其独特的、被世界所认可的文化和价值观。从制度来看,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在制度上一定要对人类作出贡献。文章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法治复兴。要让中华法系经过现代化改造和创新发展,重新回到世界法治发展的舞台中央。完成这个使命,需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条道路不同于西方,既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又借鉴人类制度文明优秀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探索开拓的新型道路。推动我国进入世界法治强国行列,需要实现四个目标:一是依法治国方略全面落实。二是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前后,也就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候,基本建成法治政府。三是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实现司法改革的目标,需要不断提高司法公信力。四是人权切实得到尊重和保障。从我国当前实际情况看,实现法治强国建设目标需要解决好以下四个关键问题。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李强最近指出:创新社会治理需要激发社会活力。他指出,从一定意义上说,当前我国社会面临再组织的重大任务,只有通过创新社会治理才能完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起步时有一个参照系,即已经完成现代化转型的发达国家。通过参考借鉴它们的做法,我国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比较而言,今天我们在社会建设、社会体制和社会治理方面并没有现成的参照系。因为社会生活、社会体制是由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构成的,建立在民族传承、历史文化和人们生活方式基础之上,不存在现成的目标模式,而只能在社会建设实践中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治理模式和治理体制。他强调,社会组织多种多样,只要不是政府的、不是市场的,都可以归为社会组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迅猛发展,但与其相匹配的社会组织远远没有发育起来,这反过来拖累了市场经济发展。目前,深化市场化改革任务艰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相应的社会组织作为依托。习近平同志指出:“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要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而不能让群众当配角、当观众。”在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群团工作应敢于自我革新,向群众靠近,更好地担负起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的职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