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管自治 经营好俺们住上楼房的市民生活

30.05.2015  14:05

  永宁县望洪镇靖益中心村

  自管自治  经营好俺们住上楼房的市民生活

  早在20年前,永宁县望洪镇靖益中心村所处的自然环境恶劣,“风沙大、盐碱地、村民穷,村里百分之二十的男人娶的都是山区的媳妇。”该村现任村书记姜文村说,因为太穷,本村的姑娘都嫁了出去。“在盐碱地里种粮食、几个人捧着大碗蹲在墙根下看别人碗里盛的是什么。困顿的劳作和恶劣的环境,生活除了日复一日,没有什么新鲜的盼头。”靖益中心村村民们记忆里是这个样子。 

  现在,外出打工,经营村上的家庭农场,种枸杞,去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0400元,让靖益中心村村民十分有面子。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整村700多户住进了新房子。从农村散居到集中居住的转变,让姜文村和干部们挠破了头。既要让农民住得起,还要让他们住得好,组织村干部和村民开展自治成为靖益中心村如今最值得夸赞的事情。

  盐碱地变良田

  种枸杞、外出务工,农民致富的路子更广了

  这些改变要从2012年说起。那年年底,永宁县决定开挖西部水系,一条人工河流阻拦了地面渗水,让靖益中心村的盐碱地变成良田。过去一亩地打粮食300斤~500斤,现在基本都在1000斤左右。土地身价一下子翻了几番,一亩地的价格从六七千元上涨到现在三万元左右。姜文村说,很多人打听着来买地,还没人愿意卖给他们。 

  靖益一直有种植枸杞的经验和基础,在2001年的时候有4000亩地,到2011年时,剩下不到1000亩,盐碱和田里的浸水让农民的生产十分困难。那个时候,靖益的村民不会想到生活会有这样幸福祥和的一天。姜文村说,现在整村有2000亩枸杞地,不少人靠种枸杞给儿女在县城买了房子。 

  现在的靖益中心村,白天基本见不到中青年人,都在外面干活挣钱。姜文村说,种枸杞现在是村里农户们最惦记的事情,尤其是今年枸杞价格特别好,一斤都在30多元,枸杞丰收了农民们也丰收了。

  为了让土地产生更大价值。靖益中心村将村上的集体土地和180多户农民的土地合起来,成立了家庭农场。2300亩土地由不到1000人经营,种了700亩枸杞、700亩核桃、200亩红枣、360亩优质水稻,剩下的种植露地蔬菜。姜文村告诉记者,家庭农场由集体管理,村民经营,村上按总体经营收入的1%收取管理费,去年村上的集体收入有17万多元。 

  有了这些还不能满足他们致富的期望。每天早晨6点半,8辆客车停在永宁县靖益中心村门口,200多村民陆续走出房子外出打工,最远的要到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上海庙镇。外出务工的人辛苦一天平均要拿到100元以上。留在村里的人到家庭农场务农,也是干劲十足…… 

  今非昔比大变样,不但农民们干劲十足,村上的干部也想着办法让农民过好日子。区、市、县领导的肯定和外村前来观摩学习,让靖益中心村村民们高兴得合不拢嘴,“落后村成了先进村,大家躺被窝里都觉着有劲呢!”姜文村说。

   自管自治

  农民向市民转变,每个人都很努力

  走在靖益中心村里,迎面是一排松树,两侧的水泥路面十分干净。小区内的绿化区已经翻完了土,等着栽种植被。十多个老太太坐在小区院子里,一边聊天,一边享受阳光。时近中午,外出务农的人扛着工具从门口走了进来,脸上带着疲劳,却笑容洋溢地和身边人说着劳作和生活的事情。 

  而刚搬进楼里的时候,可不是这样。村民的东西都不舍得扔,木头柜子、烂板子,只要是看上去有用的都往小区里搬,不但楼道放得满,楼门口都堆的是东西,环境十分糟糕。姜文村说,这个状况大家都看在眼里,后来村上开会动员大家转变观念,一天时间就清除得干干净净。而这主要是村上的人团结,大家都能互相为对方考虑。 

  记者走进村民宋丁亮的家里,阳光打进来,窗明几净。宋丁亮和记者说,目前觉得挺好的,垃圾有处倒,小汽车有处停,和其他中心村比起来干净多了。这是村委会实行物业自治的结果,在宋丁亮看来,一点也不比县城有物业的小区管得差。姜文村告诉记者,今年1月份村民往中心村搬的时候,就有物业公司来找过他们要入驻进行物业管理,但要的物业费非常高,加上垃圾处理费,一年得100万元左右,对村民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 

  于是村里成立村民物业自治管理委员会,设在村委会下面,村上的监委会主任张文元,承担了物业公司经理的责任。张文元说,物业费收的是每平米0.45元,里面包括垃圾处理费。中心村的房子平均在90平米左右,如果全交齐,也就是50万元左右,比物业公司进驻要少收一半,每年给一户农民节省500元钱左右。 

  在利益面前,村民们都以公为重。姜文村说,村里面开会决定事情的时候,没有人为了自己多得一点利益争抢打闹,只要是大家觉得有用,对大家都有利的意见,都采纳或保留。 

  对未来生活的畅想大家都有目标,姜文村说,住在楼里,大家都活得像城里人,虽然还有很多陋习和不适应,但大家都在努力地经营日子,都有的是劲。 

  坐在楼下晒太阳的刘奶奶用她的观察反映了村里人的变化。她说,看那些小伙子媳妇们,两个腿蹬得劲大,跺脚都响得很。姜文村笑着说,村里人现在见了面都乐呵呵的,和以前愁眉苦脸比,精神面貌也是改天换地了。

  记者  石晓奕  刘文静  张扬  文/图

银川经开区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
    抢抓“朝阳项目” 形成“二期现象” 新华网
银川让土地成为农民手中“活资产”
    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服务体系 积极推新华网
银川市总工会启动“冬送温暖”活动
    为正在严寒气温下作业的职工送上慰问品,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