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石嘴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沈莉玲

07.07.2016  15:50

27载母爱坚守

——记石嘴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沈莉玲

  27年前,她本可以留在南京工作,却毅然返乡加入到宁夏特殊教育一线。

  27年来,她为了照顾残障、智障孩子,却把自己的孩子长期寄养他处。

  27年来,她用无怨无悔的母爱坚守,撑起了一个个特殊的家庭,让折翼天使再次起航。

  她就是沈莉玲,2016年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石嘴山市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副校长。

  今年6月13日,沈莉玲带着学校和社会捐助的4.2万元,来到宁医大总院急救中心9号病房,看望9岁的蒙家辉。

  当得知小家辉身患淋巴癌后,她第一时间号召全校师生捐款,同时通过义工联合会、微信平台募集社会捐款。

  “孩子,你一定要勇敢面对挫折,学校会帮助你的。”沈莉玲说。2010年在她的倡导下,该校成立了党员爱心基金,向本校学生提供生活、医药救助,上百名残障孩子从中获益。

  这仅是她27年特教生涯一个片段。1989年,沈莉玲从南京特殊教育学院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南京工作的机会,回到宁夏参与到石嘴山市特殊教育学校筹建工作中。“当时有残疾孩子的家庭回避与学校接触,将孩子在家一锁了之。”沈莉玲说。

  拿着县区提供的残障孩子名单,沈莉玲一次次上门,一次次被拒,再一次次上门。听说平罗县高庄村有一户农民有2个聋哑儿子,她上门劝导孩子入校接受特殊教育,结果被撵了出来。她不气馁,在农户家门口守了一下午,终于打动对方,2个孩子成为学校第一批学生。就这样历时2月,跑遍两区一县,沈莉玲成功招收32名学生。

  1991年,怀孕8个多月的沈莉玲由于过度劳累羊水破裂,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剖宫术,孩子虽然保住了,却因早产落下了体虚的毛病。当时她既要帮着编教程,又要培养新教师,迫不得已把女儿寄养在邻居大娘家中。

  一次孩子发高烧需送医,由于工作太忙走不开,沈莉玲便让大娘先给孩子喂点药。等她回家后发现孩子翻起了白眼,立即抱起孩子直奔医院。

  经过抢救,孩子最终转危为安。待孩子出院后,沈莉玲再次回归忙碌,“这些年亏欠女儿太多。

  “刚入校执教时,沈莉玲手把手教我写教案,坚持2年跟堂陪教,让我短期内成为教学骨干。”该校教师蒋晓娟说,经过沈莉玲调教的教师有20多名,大家都把她当恩师看。

  “一次与沈莉玲到一个患严重自闭症的孩子家送学上门,一进门我们都被家中脏乱不堪的场景惊呆了。沈莉玲二话没说,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后,给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该校教导处主任程彦荣说,多年来沈莉玲为残疾儿童家庭上门进行康复指导200余人次,碰到困难家庭,她都会拿出三五百元接济对方。

  每年沈莉玲会主动联系社保、医保、医院、政务大厅等窗口单位,对涉及残疾人服务的工作人员进行手语培训500余人次。每年,她都会为公检法部门办理的聋哑人案件提供手语翻译10余次。

  “沈莉玲不但多次为家庭困难学生交付生活费,还从自己家中抱来被褥给学生用。”该校校长田斌说,在她的带头示范下,全校30名教师与32名学生结对帮扶,并争取政策对住校生给予每天5元生活补助,对全校学生给予每天10元午餐补助,在全区率先实现全免费特殊教育。

  有人问:“这些残障孩子教育再好也摆脱不了自身缺陷的残酷现实,你这样抛家舍业图个啥?”沈莉玲说:“我只希望通过自己努力,让他们掌握一些力所能及的技能,和普通孩子一样有尊严地快乐生活。”(记者 蒲利宏)

  

    来源: 宁夏日报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