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武市优化种植结构 土地身价倍增
新华网银川4月24日电(张洁龙)塞上四月,草木紧随着春天的节奏吐纳绿意,田间刚种上不久的庄稼和蔬菜等待破土。但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梧桐树乡李家圈村一片农田里已然绿色欲滴,约40厘米高的冬牧70长势喜人。
图为灵武市冬牧70黑麦复种鲜食玉米示范基地。张洁龙 摄
“再有一个多月,这些饲草就会长得比人还高呢,收完了,再继续种玉米!”灵武市农盛合作社副理事长张新福高兴地说。
近年来,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灵武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培育新的增长点。2017年全市推广种植冬牧70饲草5000亩,复种苜蓿2万亩,同时开展冬牧70复种水稻、玉米、马铃薯等,优化作物区域布局。
2014年10月,灵武市在李家圈试种了264亩饲草,第二年就有了产生了效益。试验成功后,灵武市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扩大饲草种植,5000亩的冬牧70黑麦复种鲜食玉米示范基地落成,土地身份倍增,农民增收“涨势”喜人。
“以前一年一熟,现在一年两熟。多了一茬庄稼,收入自然也多了。”张新福说。
灵武市农牧局副局长杨冲算了这样一笔账:种植饲草的土地以每亩800元流转给了合作社,采取一年两熟的耕作模式,农民在田间打工的有效天数达到了100天左右,每天能挣120—140元,一家两口子仅打工就能挣2.5万。而以前农民自己耕种,除去种子、化肥等成本,一亩地纯利润也就300多元。
约40厘米高的冬牧70饲草长势喜人。张洁龙 摄
在同德机械化作业植物专业合作社,去年的冬牧70通过机械脱水后,已经一捆一捆码放整齐,等待运送。“去年的饲草快卖完了,仅本地的牛场、兔场等养殖企业,就能消化掉所有的饲草。新的饲草还有一个多月才能出货,已经有不少企业提前下订单了。”合作社副理事长汪利华说。
2017年,该合作社引进了圆孔打包一体机,将干草改良为半干包膜青贮,饲草质量好了,效率高了,一亩地还能多增收200—300元。
新技术高效提质,也为农民省力。汪利华介绍说,合作社可带动周边2000余户农民增收,每年为当地百姓创收150—200万元。再有一个月,周边的许多农户就都来这里打工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