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祥:比起牺牲的同志,我已经够幸运了

10.08.2015  20:05
张天祥:比起牺牲的同志,我已经够幸运了 - 宁夏新闻网
来源: www.nxnet.cn

战争让张天祥失去了一只眼睛。
  8月6日,在彭阳县交岔乡东洼村东洼组,记者见到了93岁的抗战老兵张天祥,听他讲述特殊年代里的一个个片段。
   瞒着家人偷偷参军
  1922年,张天祥出生于原隶属甘肃省固原县冯庄乡安家川组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当时的安家川,村民家里穷得叮当响,出门就是连绵不绝的大山,沟壑纵横,一家人几年收获的粮食都不够吃1年。1936年,红军西征解放了与彭阳县毗邻的甘肃省环县和彭阳县,并在当地建立抗敌后援会,广泛动员当地村民参军。当时,张天祥的表哥因给红军偷偷送信,被敌人抓住打伤,即便如此,表哥在伤好后毅然坚持送信。表哥的行动深深影响着张天祥。当时,年仅17岁的他萌生了参军的想法。
  据张天祥回忆,父亲是位铁匠,一门心思让他这个独子承接父业学习打铁。铁匠在当时可是热门的行业,虽然日子比单纯种庄稼好些,但依然是饥一顿饱一顿。1938年4月,为了不让父亲知道自己参军,张天祥趁父亲外出,瞒着家人来到甘肃省镇原县马曲塬乡参加红军,之后改编为八路军,在甘肃庆阳地区隶属129师三八五旅13连队,连长叫曲殿录。
   左眼被弹片击中,终身残疾
  参军后,张天祥所在部队以后勤保障为主。他们在庆阳田家城、麻家湾等部队驻地开挖窑洞百余孔,并垦荒种粮,在环县、曲子县、庆阳县等地推广种植棉花,饲养家禽,但主要是以烧木炭为主,所烧木炭大多运往前线,有时用毛驴给前线运送军粮。
  1939年冬至1940年春,胡宗南部队进攻陕甘宁边区时,三八五旅在蔺家园和国民党部队发生战斗,张天祥左眼被弹片击中,被战友抬到老乡家进行了包扎治疗,从此留下终身残疾。张天祥回忆,受伤后,三八五旅旅长王维舟前来看望他。期间,张天祥所在部队在后勤保障上,为了不给当地群众增添麻烦,开展生产自救,上山下沟开荒种地并成功种植棉花,打破了陇东不能种植棉花的观念,然后将种植技术推广到周边县。
   积极开展生产自救
  1940年4月,在组织“百团大战”时,张天祥所在部队被选中,最后因为水土不服,赴山西作战期间主要以后勤保障为主。1942年秋季,张天祥所在连队又转到甘肃镇原县孟坝镇,他被调到十四连,连长是徐善初,这期间认识了同龄人吴朝财,他们一起先后参加过蔺家塬战役王家塬、大风川、小风川,杨家峁战役几十次。在一次战斗中,张天祥两次负伤。在二战斗中,张天祥目睹营长负伤后大喊着让指导员撤退,指导员在撤退中头部中弹牺牲的场景,当时还有一位宁夏籍的战士魏万林也牺牲了。
  除了战斗外,张天祥所在的部队自力更生,全旅种植棉花437亩,收棉花8500斤。张天祥回忆,经过两年艰苦奋斗,生产自救,部队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种植的粮食和蔬菜不仅解决了吃饭、穿衣和冬季取暖问题,还将多余的物资支援兄弟部队,将物资送到抗日前线。
  1948年4月,西北野战军彭德怀的部队攻打曲子、屯子镇,也就是著名的“四八战役”时,张天祥所在连队担任后援保障任务。“那次战役胜利后,我们兴奋了好几天。”张天祥回忆说。1948年5月,张天祥被调到炮兵连,驻扎在甘肃庆阳地区东华池县。当时炮兵连的黄连长很看重他,让他专管一门小硫炮。“一枚小硫炮重十几公斤,抗在肩膀上没有感觉,把累早抛到九霄云外了。”张天祥说,那时对任何事都有干劲,战士们不怕苦,不喊累,有活大家抢着干,比着干。
   与部队失去联系后回家
  1949年5月,张天祥得知父亲去世,因他是父亲的唯一儿子,部队允许他请假回家料理老人的后事。事后,因当时信息闭塞,他与部队失去联系,回家。
  全国解放后,当地政府找到张天祥,要给他待遇,但被他一口回绝:“比起牺牲的同志,我已经够幸运了。”岁月如梭,如今,93岁高龄的张天祥已耳聋,且对当年的部分事记忆不清,但他依然记得和他一起战斗过的战友们,他们负伤流血的身影不时在他脑海中闪现。这个时候,张天祥总是默默站在门前的大树下,向着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张望,嘴里念叨着战友的名字。(记者 剡文鑫 文/图)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