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高中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研讨活动

12.05.2016  19:42

青年教师,教学改革的助推器

 

“互联网+教育时代,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的舞台,理应大有所为!”5月10日下午,长庆高中青年教师研讨活动如期进行,语文、英语、生物、数学、化学、物理六个学科组分别召开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会,从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角度出发,对新一轮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讨课进行评析和探究,学科教师相互交流、各抒己见,教研氛围浓厚。

按照“一年入门、两年成熟、三年骨干”的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长庆高中采用跟踪指导、座谈交流、课堂实践、赛教激励等多种形式,助推青年教师成长,成为学科教学骨干。依据青年教师创新动力足、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的特点,长庆高中把青年教师置于新一轮课改的前沿,成立了青年教师教研组,酝酿建立青年教师“微课联盟”,积极开展微课、翻转课堂课堂教学实践,给课堂带来了新的活力,使青年教师成为课堂教学创新的巨大驱动力。

5月3-6日,学校开展了青年教师上研讨课活动,15名青年教师全部参加。学校把青年教师研讨课作为重要的教学研究活动,动员教研组、学科组等多方力量集体备课,通力协作,精心打磨,辅导教师更是精心指导,力求在课堂展示中有创新、有突破,为学科教学改革探寻新的途径。研讨课教学中,青年教师从学科特点出发,紧扣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注重课本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的互补,在有效拓展知识的广度和课堂容量的同时,增加了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突出了“乐享”课堂的教学理念。下面截取几个精彩的教学片断:田雪老师《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的教学,把课外自主学习与课内探讨展示相结合,大胆引入微课教学,学生先做自学汇报、知识解析、白板演示,再共同合作、探究,有效突破了“稳态调节机制”这个难点问题;周晓梅老师《Land of Diversity》的教学,发掘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打破传统英语教学专注于讲授的局限,熟练运用游戏和对话机制,注重学用结合,突显了英语学科的语言特性,学生参与人数多、热情高,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马玉娟老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的教学,紧紧围绕“”这个字眼,引导学生立足生活实际,感悟爱的零体验、初体验和成熟体验,探讨父爱与母爱的区别,揭示出“父母之爱是无私的”这个共性特征。“母爱真是无私的吗?”这时,有个学生突然举手,提出这个很突兀的问题,大家已对“父母之爱是无私的”这个至理名言深信不疑,讲课正在兴头上的马老师显然没有料到会有这样的小插曲,都有些惊讶。马老师略作迟疑,便机智地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要大家去讨论,说说自己的看法。同学们举了许多事例,说明母亲为了孩子可以抛弃一切,甚至生命,母爱是伟大的、无私的,升华了母爱的主题,也使学生对母爱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马文玺老师《高考理综37题考点大盘点》的教学,侧重高考备考,选取理综37题引导学生归纳盘点体型类别、出现几率、分值比重等数据,学生在准确把握理综37题备考重点的基础上,分小组命制习题、交换测评、相互解疑,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对这种题型的考测要点和解题技巧有了全方位地了解。这些课,都最大限度地尊重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地位,关注了学科本身的特点,拉近了学习与生活的距离,加之多种教学手段的灵活应用,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间,校领导和学科教师积极参与听课,随时相互探讨交流,体现出很强的钻研意识和进取精神。

3月9-10日,学校教研室及时组织学科教学专题研讨活动,针对青年教师的15节研讨课进行课后分析评价、总结反思。学校以学科组或备课组为单位,采用个人自评、同行互评、领导点评等形式,从教育价值追求、教学方法手段、知识理解运用等几个方面评价指导,对青年教师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给予充分肯定,突出了对代信息技术背景下青年教师在教改方面的引领作用。通过听课和研讨,每位教师到获益匪浅,受到了很大的触动,也找准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对学校互联网+教育时代的课程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