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主产区新小麦即将上市。为了做好政策性小麦轮换和夏粮收购工作,近期,公司组织人员赴陕西、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对小麦市场进行调研,并于5月29日召开市场信息工作会议,交流、讨论,对主产区小麦市场状况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国内小麦生产形势
国家统计局预计,2015年全国小麦总播种面积36348万亩,较上年增加0.7%。根据气象部门的预报,5月下旬,北方冬麦区墒情适宜,利于冬小麦授粉结实和灌浆,若后期不发生明显的自然灾害,今年全国小麦产量在去年1.26亿吨的水平上持平略增(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计,2015/2016年度全国小麦产量为1.27亿吨,较上年增加0.9%)。
我区主要粮源采购地中,陕西今年预计小麦播种面积1628.4万亩,较上年增加4万亩,如果后期不发生重大气象灾害,小麦单产、总产可较往年增加近一成;河南小麦播种面积8170万亩,生产形势较好,总体上丰收在望,预计产量660亿斤,较上年持平略增;山东整体上也呈面积、产量同时增加的趋势;河北面积减少1.6%,预计产量减少5亿斤左右。
从公司调研组在陕西宝鸡地区、河南开封和焦作地区、山东菏泽地区、河北石家庄、沧州和邯郸地区实地调研的情况看,沿途麦田青绿,小麦整体长势较好。在与当地粮食企业和经纪人的交流中,大家对若后期天气正常,今年小麦量质齐增基本达成共识。目前看,天气成为影响小麦生产的关键性因素,需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新小麦最终产量、质量情况。
从优质麦来看,一方面加工企业对优质麦的需求不断扩大,一方面国内优质麦种植面积连年下滑。下滑的主要原因,是优质麦种植对地力、天气要求高,产量低,价格不稳定,国家对优质麦种植没有差异化的补贴政策,农户种植意愿降低。主产区优质麦在种植面积萎缩的同时,也存在内在品质因品种退化不断下降的问题。河南延津是国内唯一的优质小麦产业化示范县,优质麦种植面积最高时达到70万亩,现在稳定在30万亩左右;河北优质麦种植面积历来较大,邢台地区优质麦种植面积从高峰期的110万亩下降到目前的70—80万亩。由于上年许多粮食经纪人收购优质麦获利颇丰,“师栾02-1”春节前收购价在1.60元/斤左右,“藁优2018”去年开秤价1.30元/斤,后期涨至1.40元/斤,河北邢台地区业内人士预计今年优质麦上市后抢购的可能性大。河南焦作地区业内人士称,上年由于天气原因,当地“西农979”倒伏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今年,从目前看长势较好,量质趋增。
河南优质麦的品种有:西农979、师栾02-1、新麦26、郑麦366、豫麦7698、9023;河北优质麦品种有:师栾02-1、藁优2018;山东优质麦品种有:济麦17、济麦20。从种植面积和性价比来看,比较适合宁夏的品种有西农979、师栾02-1、新麦26、藁优2018和济麦17。
二、新麦价格走势预测
从当前小麦市场看,受国家临储小麦持续投放、面粉加工企业采购需求疲软、新麦丰收预期等因素影响,陈小麦市场购销清淡,陈麦价格弱势稳定,市场普遍对新麦收购持谨慎态度,预计新麦上市价格高开几率不大,河北、山东及豫北地区小麦开秤价在1.17—1.19元/斤,陕西宝鸡地区小麦开秤价在1.15—1.18元/斤,麦价走势或将呈现低开稳步上涨格局,托市收购力度将决定麦价上涨空间。
河南焦作、开封地区业界人士认为,豫北新麦价格预计在最低收购价位之上运行,豫南启动托市的可能性大。陕西宝鸡地区经纪人认为,后期小麦价格将上升至1.20元/斤以上。
三、国内小麦市场主要影响因素
目前看,影响今年小麦市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托市政策是主导市场的关键因素,小麦“政策市”的主流不变。
5月18日,国家2015年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出台。从价格来看,小麦最低收购价1.18元/斤,保持2014年水平不变;稻谷最低收购价也保持2014年水平不变。结合2014年国家临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保持2013年水平不变,有业界人士认为,这一系列变化传递出国家对粮食市场逐步由“政策市”转向“市场市”的意愿,以往政策对麦价的支撑作用减弱。但预案与上年有所不同的是执行主体有所增加,中纺集团首次跻身最低收购价企业之列。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在小麦市场整体悲观的背景下,国家此举更全面地覆盖收购地区,便于农户售粮,同时调动社会积极性、吸引各方主体入市收购。5月26日,江苏率先比去年提前4天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27日、28日,湖北、安徽相继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6月1日,河南也启动了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预计山东部分区域托市收购预案也将启动;河北能否启动,要看后期市场的变化情况。托市启动时间越早、范围越大,新麦价格提升速度越快(从上年来看,国家在江苏、安徽、湖北、河南及山东部分地区启动了托市收购预案,尤其是南方四省提前启动托市,新麦收购量创2006年托市收购以来最高水平)。但由于目前国内政策性粮源库存数量高企(截至5月下旬,国家临储小麦剩余库存量为1880—1980万吨),区域仓容紧张,加之今年托市收购质量管控严格,租仓要求也更严格,预计对收购进度或有一定影响,收购期或许会明显拉长,使得麦价围绕托市收购价附近运行的时间较长。
总体上,今年预案启动的范围能否较上年扩大,仍取决于后期小麦市场的行情变化和新麦收购市场的博弈程度,但政策对市场的关键影响作用不会改变。后期需密切关注小麦托市收购数量占产量的比重。
(二)有效供给增速超过需求增速,国内小麦供需格局趋于宽松,需求疲弱导致麦价整体上涨空间有限。
从小麦供需层面来看,2006—2013年,全国小麦产量连续8年超过1亿吨,国内主产区小麦增产使小麦供给能力明显增强,而加工企业需求增速放缓,使国内小麦供需格局趋于宽松。2014年,小麦托市收购量达到2534.4万吨,比2013年的835.5万吨增加2倍。小麦托市收购量的大幅增加以及临储小麦较往年提前投放,使2015年国内小麦市场早早步入“政策市”,临储小麦成为粮源供给的主要渠道。虽然临储小麦成交量萎缩,但一方面是国家和地方储备小麦轮换出库,基本能满足储备库周边的加工需求,另一方面部分粮库、贸易商因还贷及腾仓需要,出售小麦较为积极,市场整体供给维持充足。同时,从宏观经济环境看,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导致消费需求不佳,加工企业产能过剩,普遍开工不足,麸皮及面粉市场走货情况不佳,面粉企业大多处于“生产赔钱,不生产赔市场”的困境。由于面粉加工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使其对小麦价格上涨空间承受能力大幅减弱。加之从饲用替代来看,养殖业持续低迷,受进口高粱、大麦、DDGS等大量替代及需求疲软以及国家临储玉米逐步主导市场供给等因素的制约,后期小麦与玉米之间的价差变化难以达到小麦大规模替代玉米用作饲料的水平,饲用小麦需求也明显受到挤压。整体看,市场需求疲弱,预计小麦价格上涨空间有限。
(三)政策性粮食需求增加,对小麦市场的影响不容小觑 。
今年,在落实粮食省长责任制的前提下,绝大部分省市都增加了地方储备规模。根据《粮油市场报》的信息,今年国家要求增加地方粮食储备1000万吨左右,其中主要品种为小麦。加之受吉林、辽宁“以陈顶新”事件的影响,国家加大了对“转圈粮”的打击力度,预计部分企业“补库”量增加,这两大因素后期或会助推主产区小麦价格上涨,尤其是交通相对便利的河南。
四、2015年小麦收购形势展望
2015年,在国内小麦供需格局宽松且政策对麦价支撑力度减弱的背景下,小麦市场化经营空间压缩且风险较大,预计小麦收购主体虽仍会多元化,但收购心态较为谨慎。托市启动后,收储企业收购仍将积极;面粉加工企业为减轻成本压力,在新小麦上市初期较陈小麦具有价格优势的情况下,将会抓紧时间收购一批低价粮源,后期随着小麦价格走高,收购节奏或将会放缓;贸易企业和经纪人收购心态将较谨慎,存粮赌市的心理将大大减弱,大多随购随销,长期持有库存的心态降低。
从当前各地区小麦市场行情以及供需格局来看,预计市场主体对政策的依赖度较高,托市收购预案启动的范围和托市收购数量将对麦价走势产生重要影响,主产区托市收购力度将决定后期麦价上涨空间。随着托市收购启动,小麦收购价格将围绕在1.18元/斤,随收购形势的逐步明朗,以及托市进度的推进,麦价或将稳步走高,区域间、品种间或有所分化,优质小麦机会仍将好于普麦。后期除密切关注托市收购情况外,还需关注购销主体之间的心理博弈,尤其是储备企业、大型面粉加工企业的采购动态及农户的售粮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