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情帮扶让“杨河”越来越宽广 欢声笑语响成一片

11.10.2016  16:37

  10月6日,隆德县杨河乡杨河村比平日里热闹许多。28头膘肥体壮的西门达尔母牛被14户前来领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围绕着,人们寻耳标、套缰绳,欢声笑语响成一片。

  “这些牛都是自治区水利厅干部职工自发捐资,并远赴甘肃张掖市购买的。”杨河乡杨河村一组的78岁老人马存福坐在小马扎上,看年轻人和水利厅工作人员一起核对牛耳标,喜上眉梢。

  “你说说,这还是那个‘黄土路烂瓦房乱石岗,生计难寻跑新疆’的杨河乡吗?”老人抬手指向翻修一新的杨河村村部,那里的新围墙整整齐齐,平整过的水泥地干干净净。

  村中,新铺设的生产砂路和农路蜿蜒盘旋在玉米地间,以前不能使用的大型农机可以直接开进田间地头了,因此受益的农户种植成本普遍下降了30%左右。

  再看看红旗村和玉平村,2座坝塘、3公里排洪沟已经开工建设。751户的人饮改造项目完工后,两个村子的人饮条件将彻底改善。

  “水利厅自同杨河乡结成帮扶对子以来,先后筹集资金2300余万元,为12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资助了5000元危房改造资金,并在人畜饮水、塘坝、防洪渠、小城镇建设等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及产业发展、民生工程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帮扶现场,隆德县水务局负责人陈国光说。

  短短几年,整乡推进的杨河乡换了天地,农户开车种地养牛的场景屡见不鲜。

  在水利厅帮扶下,马存福的残疾儿子和盲眼儿媳修建牛棚、购进基础母牛,全年收入达4万多元,把“潦倒户”的帽子甩在了脚下。

  “不再随父母东奔西跑,我学习时能安心了,基础薄弱的英语也提高了成绩。”杨河中学初三学生摆春燕说,2014年底,听说老家发展草畜业富了不少人,父母带着她从陕西的工地举家搬回了杨河乡。养牛3年,全家收入10多万元,自己的学费全“”在了牛身上。

  新建的蓝瓦牛棚里,40岁的贫困户苏银弟忙着给牛铡草,满身大汗。

  “我曾经大规模养过羊和鸡,都因为经验不足失败,本想出门打工,家中卧床的80岁老母需要照料。”因为拮据,苏银弟的老房子倒塌后,一度只能带着妻子和年幼的儿女借居在亲戚家。水利厅驻村扶贫队员罗廷红、徐耀林与乡、村干部四处奔走,3次和牛贩子沟通,以1.4万元的价格为其购得基础母牛,还号召水利厅同事们筹款3.9万多元为其修建了新房。

  杨河乡老张沟是分批搬迁移民的村组,贫困户袁珍带着儿子一直等搬迁政策,不想发展,也不愿发展,老房子倒了没处住,日子越过越邋遢。水利厅扶贫工作队一次次上门做工作,为老人修整出一处平地,修建了新房和牛棚,帮其购牛发展养殖。尝到了甜头的袁珍攒钱给儿子娶了媳妇,眼下已谋划好了下一步:“好好养牛,移民时拿牛换钱了也好富着搬新居。

  “真抓真干真帮的社会扶持让乡亲们有了拼劲,杨河乡脱贫攻坚步伐明显加快了。”杨河乡党委书记冶文军说:“以前,杨河乡在隆德13个乡镇年终效能目标管理考核中始终排在最后几名;2014年,在固原市农民收入倍增计划乡镇监测调查中,杨河乡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041元,增速位居全市第一;去年杨河乡后来居上,成为全县乡镇综合考核亚军。”(记者 朱立杨)

  

  来源: 宁夏日报

宁夏:让职业技能培训惠及更多“三类”帮扶家庭
  新华网银川1月4日电(记者 谢建雯)记者近日从新华网
既要“面子新”又要“里子实” 大武口老旧小区改造暖民心
  “改造后,小区的路平了、灯亮了,家里暖和了,我们的心也暖和了。”近日,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永欣园小区9号楼居民孙群告诉记者。2021年,大武口区投资1.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