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岁回族黄埔老兵顾俊贵:未能亲战日寇是最大遗憾
黄埔军校同学会通讯录被顾俊贵视为珍宝。
“我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上战场与日本鬼子拼个你死我亡。”8月19日,“黄埔系”回族老兵顾俊贵轻拭着同学会通讯录中部分抗战杀敌阵亡同学名单,泪流满面。
今年97岁、精神矍铄的顾俊贵,谈及后方抗战经历,总有说不完的话。
顾俊贵早年在宁夏云亭师范就读,18岁投笔从戎参加马鸿逵部队教官考试,编入军事教导团三队。19岁被送进当时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六分校——广西桂林分校接受系统军事训练。
老人介绍,第六分校原为南宁分校,因当年日军多次空袭南宁,分校奉命迁往桂林李家村。
为培养西北地区军事骨干和选拔回民抗日力量,第六分校招录了大批回族学员。
1938年2月,顾俊贵一行80名宁夏学员和来自甘肃、陕西的学员辗转平凉、西安奔赴桂林。火车离开西安没多久,便被日军飞机侦查到。“赶往桂林的行程非常危险,小鬼子的飞机不时在火车上空盘旋,呼啸俯冲扔下不少炸弹。为躲避轰炸,我们一路走走停停。那时年轻气盛,并不觉得害怕。”顾俊贵说。
来到桂林,经过半年多入伍训练,顾俊贵等进入军官训练阶段,称为军校生。“宁夏学员虽然基础差一些,但我们训练刻苦,日常军事训练成绩优秀者常有我们的名字。那时我的视力很好,被编入重机枪队。”
顾俊贵说,第六分校自十五期开始,毎期都办有回民大队,人数300至600不等,这在当时全国军校中是绝无仅有的,此事与白崇禧有很大关系——1937年“七七事变”后,白崇禧请准招回族青年到南宁分校受训,以担当“兴教建国”之责。1938年4月,受训的回族青年正式编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十五期第六总队。总队下辖两个大队,一大队800余人,主要是汉族,其中包括100多名南洋华侨子弟;二大队是回民大队,约600多人。“回民大队学员自尊、自觉、自强意识很强,训练很刻苦。”
学习期间,面对日军进犯,顾俊贵所在的回民大队学员请缨上战场杀敌,但没有获准。“那时很伤感,身为军人不能杀敌,觉得自己很没用,同期一大队不少汉族学员上了战场,我很羡慕他们。”顾俊贵说。
学习期满,顾俊贵回到家乡,被编入宁夏部队特务团,担任三营营副。期间,为防止日军侵略宁夏,顾俊贵随军在永宁至青铜峡一带修筑工事,以阻止日军装甲车等重型武器通过。
1949年9月,顾俊贵随军起义,后辗转至家乡同心县,在下马关完全小学任教,直到光荣退休。(记者 苏峰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