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小麦田间管理 确保正常长势发育

08.05.2015  20:39

  今年红寺堡区种植小麦面积为41994亩,其中春小麦22094亩,冬小麦19900亩(全部为旱田),春麦品种主要是宁春4号、宁春39号;冬麦品种以宁冬10号为主。根据市气象局2015年气候趋势预测:全市气温以偏高为主,各月气温偏高0.5~1.2℃,中部干旱带气候条件较差,可能出现春夏连旱。随着4月份气温的稳定回升,冬春小麦的生长发育加快。因此,加强小麦的肥水管理,确保小麦正常生长发育,是苗期田间管理的关键环节,其主要措施:一是早灌头水。早灌头水,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各乡镇要根据放水的情况,抓紧时间早灌头水。力争在4月下旬,5月上旬灌完。冬小麦要早于春小麦灌完头水。冬小麦长势过旺,群体密度大的田块要勤灌少量,防止后期发生倒伏。 二是追施苗肥。冬小麦进行了机播旱追肥的田块,结合头水,亩追尿素7.5-10公斤;没进行机播旱追肥的田块,亩追尿素12.5-15公斤。春小麦灌头水时亩追尿素12.5-15公斤。三是田间除草。头水前每亩用2.4-D丁脂30-40毫升或每亩用2.4-D丁脂20-25毫升加75%笨磺隆1.0-1.5克,兑水30公斤喷雾,可防治田间杂草如灰条、猪秧秧等,在中午气温升高无风时进行茎叶喷雾。四是叶面喷肥。冬小麦长势较弱的田块,结合除草亩用100—150克磷酸二氢钾与除草剂混合进行喷雾。五是田间管理。小麦播种后遇雨或落潮要及时破除板结。在5月底6月中下旬,结合防治病虫害,亩用磷酸二氢钾150克或促丰宝120毫升等多元素叶面肥,兑水20公斤进行喷雾1—2次,以延长功能叶,促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