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全域旅游一座城皆是“景”
雄浑的大漠风光、古老的黄河文化、神秘的西夏古韵、浓郁的回乡风情、多民族和谐共处的人文环境等共同构成了宁夏特色鲜明的人文旅游资源。从今年开始,宁夏旅游紧紧围绕打造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胜地的战略定位,充分利用宁夏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生态环境、民族风情、乡村民俗、风土人情等旅游资源和工业、农业、交通、水利等发展优势以及城乡建设成果,构建结构稳定、功能完备的空间结构,形成点、线、面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空间布局,全面发展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宁夏全域旅游发展空间布局在保护原生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的基础上,构建“一核两带三廊七板块”的空间结构,形成全域组团式复合休闲度假空间。一核:将银川建设成为宁夏全域旅游核心区;两带:黄河金岸旅游带和古城历史文化旅游带;三廊:贺兰山东麓葡萄文化旅游廊道、清水河流域丝路文化旅游廊道、古军事文化旅游廊道;七板块:大沙湖休闲度假旅游板块、西夏文化旅游板块、塞上回乡文化体验旅游板块、边塞文化旅游板块、大沙坡头休闲度假旅游板块、韦州历史文化旅游板块和大六盘红色生态度假板块。
全体验产品体系
以精品化、特色化、市场化为开发原则,放大宁夏优势资源,通过有效整合、提升品质、培育精品。重点升级培育回乡风情体验、沙漠休闲度假、历史文化遗产体验三大世界级旅游产品,丰富优化黄河主题旅游、红色文化体验、生态休闲度假、葡萄文化旅游、城市休闲旅游五大区域特色旅游产品,全力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创新发展多种特色专项旅游产品。
全链条产业集群
以“全链条、全产业”的视野观,在优化提升旅游业基本要素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打破旅游业传统边界,融合多产业多行业,实现“旅游+”,延长旅游产业链,促进形成泛旅游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以旅游产业为引领的复合产业经济,构建宁夏以旅游业为引领、具有现代服务业特征的新型产业体系。全面推动旅游产业要素升级。
构建全域“旅游+”产业集群
重点融合农业、林业、工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会展产业、航空产业、信息服务产业、健康产业等相关产业,铸就产业链条,助推泛旅游产业融合,促进在宁夏全域范围内形成沙坡头沙漠旅游产业集群、大沙湖休闲旅游产业集群、青铜峡黄河文化旅游产业集群、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产业集群、贺兰山东麓历史文化产业集群、大六盘山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银川休闲商务旅游产业集群、中宁枸杞旅游产业集群、永宁穆斯林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滨河新区康养旅游产业集群十大产业集群。
全域交通畅达网络
利用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政策优势,全方位提升交通服务水平,构建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无障碍旅游交通网络。依托空港建设,打造西部门户性复合型航空枢纽;利用新亚欧大陆桥优势,打造西部国际物流中心;构建以大银川都市区为核心的区域一体化综合交通网络,打造辐射蒙西、陕北的西部国家运输网络中心。
全覆盖公共服务体系
按照“主客共享”的理念,应用智慧旅游手段,通过重点优化提升旅游厕所、信息咨询、安全保障等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建设自驾营地与游客集散中心,完善旅游交通标识引导系统,提升景区连接道路等工作。实现“功能围绕旅游配”的全域旅游发展目标。
全媒体营销网络
以“塞上江南˙神奇宁夏”作为总体旅游品牌,打响“有一个‘景区’叫宁夏”的旅游推广口号,统领延伸建设宁夏旅游城市品牌及七大旅游产品品牌。创新构建“1+1+5+N”的全区一体化营销网络和一体两翼的自媒体推广平台,建立宁夏旅游全媒体营销网络。着重建设宁夏旅游微博、微信、微电影、合作网站,推动营销推广由政府主导向市场引导、传统营销向精准营销、分散营销向整合营销的“三大转变”,并以节事活动及话题激发市场引爆点。重点关注阿拉伯国家及地区市场,强化海外推广营销。(记者 鲍淑玲)
来源: 银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