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警分局多措并举强化重点车辆监管工作
——中阿博览会安保工作倒计时专刊之五十
为进一步提升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渣土车”、“黄标车”等“三类重点车辆”的监管水平,银川交警支队在采取集中统一行动和日常重点查控相结合方法的基础上,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创新管理模式,强化对重点车辆监管力度。
一、采集信息,把源头管理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实现重点车辆信息化管理。交警支队按照属地管理和 “一车一人一档”原则,对在市区内通行的34家建筑垃圾处置企业、58家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581辆危险化学品车辆的通行路线及驾驶人、管理人和全市679辆自有和挂靠“渣土运输车”、188家加油气站、18个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专用停车场等基础信息数据进行采集、录入信息系统,建立电子档案。截至目前,共摸排建档危化品运输车581辆,“黄标车”9937 辆,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台账全。
二、科技监管,将信息化手段用足、用好、用实,实现重点车辆动态化管理。 一是不断研发现有交通管理业务平台功能。 支队在智能交通管控平台中研发、增加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管理模块、自动抓拍黄牌照车辆模块和“黄标车”交通违法后台自动比对提取功能模块,实现了对重点车辆交通秩序管理常态化、自动化,确保了管控效果。 二是不断完善对重点车辆管理手段。 支队提前在公安交通管理应用平台中设定“三类重点车辆”限行区域和时间,利用自动抓拍设备,实行24小时全天候监控,对于违反规定的重点车辆进行抓拍,并通过系统后台自动比对、自动提取,形成交通违法证据。同时还可预警,提醒民警对重点车辆进行管控。 三是不断拓展危险化学品管理平台的作用。 平台的建成可支持各大队执勤民警随时通过该系统查阅与危险品运输有关的信息,方便各大队对危险品运输企业和车辆开展源头管理。
三、强化教育,让多元化宣传有深度、有力度、有高度,实现重点车辆驾驶人常态化管理。 一是依托新闻、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全方位宣传。 充分发挥电视台、广播台、报刊、双微、手机短信平台等新闻、网络媒体的作用,通过反复播放典型交通事故案例、宣讲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等,教育广大驾驶员要谨慎驾驶,并及时播报客运车辆整治行动取得效果,并将安全行车小常识编辑成温馨短信提示语,通过手机短息平台发送到广大群众、驾驶员手中,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 二是依托培训教育平台,进行点对点宣传。 利用交通安全教育中心,组织交通违法记分超过12分的驾驶员进行集中学习,利用违法驾驶员学习的机会,广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驾驶小常识,集体观看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案例,增强广大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
据统计,今年4月至8月,支队利用交通科技手段共抓拍查处黄标车违反禁令标志交通违法430次,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违反禁令标志交通违法200次,“渣土车”、大货车违反禁令标志交通违法269次。
下一步,支队将继续加强重点车辆及驾驶人管理工作,完善基础信息台账,规范工作流程,加强车辆动态监管。 一是加强基础信息常态维护。 继续加强基础信息更新维护,及时采集新增、变更的重点车辆及驾驶人信息,并注重将长期在本地从事客货运输的异地(外地市)重点车辆及驾驶入纳入日常教育管理。 二是深化重点车辆日常动态监管。 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基础信息与全国交管信息平台进行对接,通过数据碰撞比对,对车辆的违法处理情况、事故情况、年检情况进行监控,对违法未处理的车辆及时督促接受违法处理,对逾期未年检的车辆停办通行证,督促按时参加年检。与市区内卡口、电子警察、非现场违法处理系统关联,对车辆的通行时间和通行线路进行管控,实现对重点车辆的超员、超速、闯禁行等路面重点违法行为的落地实时管控。 三是加强与其他管理部门的信息共享。 主动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沟通,接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GPS数据信息,对车辆通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同时将有关情况及时通报交通运输等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