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旅游,滑雪场的独角戏?

09.03.2015  11:46

  下一个冬天,各滑雪场还准备扩容

  冬季旅游,滑雪场的独角戏?

  市民在鸣翠湖滑雪场游玩。记者 海坤 摄

  经过2014年冬季的激烈竞争,2015年的冬天这5家滑雪场都有在去年基础上扩大规模的打算。沙湖有意改建滑雪场位置,以克服地理方面的劣势。西夏风情园准备再扩大一倍的滑雪场面积。苏峪口也要新建长达2公里的滑道。这也预示着2015年各大雪场的竞争更激烈。 

  不过,王安平认为:“各滑雪场紧盯着银川市场这块蛋糕,必然会导致各家滑雪场生意都不好做。未来,滑雪场要做的不能是‘王婆卖瓜’,更不能打价格战,而是联合营销,共同做大市场的‘蛋糕’,吸引银川乃至宁夏周边市场,成为跨区域的冰雪旅游目的地。”鸣翠湖营销经理赵学萍认为:“滑雪项目最终赢得市场,还要靠特色化的服务,并增加游客参与度更高的产品及相关配套服务。

  今冬,银川旅游开启了“滑雪模式”。老滑雪场忙着扩大规模,新滑雪场接连开业。从最早的只有沙湖滑雪场1家,到现在至少5家规模较大的滑雪场遍布银川周边的格局,冬季旅游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然而,一拥而上的滑雪项目,真的是宁夏冬季旅游拉人气的最佳解决之道吗?

  沙湖滑雪场,前十年都赔本

  沙湖景区连续搞了12届冰雪旅游活动,沙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营销中心经理王安平坦言:“滑雪场风险大,投入大、经营难度大。前10年,我们都是在做赔本买卖,就是为了培育市场。这两年,市场总算有了反馈,人气也在上升。可是,这一个冬天银川和周边又突然开了几家滑雪场,确实是压力不小。” 

  据沙湖景区的数据分析,沙湖滑雪的客源60%来自银川,石嘴山提供了25%至30%的客源,剩下10%至15%属于吴忠、乌海等地。 

  显然,银川是五大滑雪场主要竞争拉客源的“主战场”。在这场“战役”中,景区面临着暖冬天气及同行业竞争的双重考验。王安平介绍:“因为暖冬天气,沙湖的冰面提前化冻,景区只好于2月5日早早停业,较往年提前了十多天。加之其他滑雪场分流游客等因素,今年沙湖冬天的游客减少了四五千人次。

  冬季旅游要突破,光有滑雪场不够

  宁夏社科院助理研究员尚亚龙认为:“发展滑雪旅游,并非只是简单在一块坡地上铺了层雪而已。要做,就要专业化,特色化一些。日本、瑞士的滑雪场吸引了许多世界各地的滑雪爱好者慕名而去。那些滑雪场都是建在有山有雪的景区,管理与运行非常专业。” 

  在尚亚龙看来,滑雪还是比较烧钱的一项运动。要满足的是大众消费品位,而且要让大众在尽可能高的服务品质下得到满足,景区需要做的功课很多。一窝蜂地建设滑雪场固然能满足一时的消费需求,商家也乐得赚得钵满盆盈,但对于真正提升宁夏旅游品质,还需要进行仔细的考量。 

  在宁夏冬季文化旅游节启动当日,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徐小平就曾提出,宁夏的冬天并不冷,相比哈尔滨、新疆的冬季冰雪产品,宁夏并没优势可言,像滑雪也并非宁夏冬季旅游的“主打”产品。宁夏冬季旅游真正要突破“半年闲”的困境,应该多挖掘民俗特色、养生休闲、清真美食、文化探秘等产品,才能求得持续的发展。

  暖冬天气对滑雪场有一定影响

  因为寒冷天气迟迟不来,鸣翠湖的滑雪场也是一直等到去年的12月27日才开业。整个冬天下来,该景区滑雪场接待游客达到6万人次。该景区的营销经理赵学萍认为:“今年冬天滑雪场竞争压力大,只能拼设备、拼景区的服务。” 

  作为经营了10年的苏峪口高山滑雪场,该滑雪场的经理王龙“不惧”后来者的同行竞争。该滑雪场整个

  冬天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比去年增加了4倍。王龙告诉记者:“这得益于该滑雪场占了地理优势。苏峪口高山滑雪场的造雪取自贺兰山的泉水,雪质好。而且,贺兰山的气温平均比市内的气温低五六摄氏度。所以,暖冬天气对我们影响不大。而其他的滑雪场造雪的水一般盐碱度较高,雪质不好。尤其像沙湖的沙子容易吸热,很容易造成滑雪场的雪融化。

  记者  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