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青砖上的“破”与“立”

09.01.2018  09:11

              新华社银川1月5日电 “魏氏技法,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宁夏隆德县魏氏砖雕创始人魏孝祖曾立下这条规矩,而100多年后的今天,“祖宗家法”却在第四代传人卜文俊手里变了。

              砖雕是以砖为原料雕琢的建筑艺术品,多作为我国仿古建筑构件,砌于厅堂、照壁、屋脊等部位作装饰之用。魏氏砖雕技艺在广泛吸收河北、河南等地砖雕技艺基础上自成一家,以雕工精湛、古朴大方闻名西北。

              魏氏砖雕第三代传人魏世祥无子,女婿卜文俊给他打了8年做泥坯的下手,年事渐高的魏世祥却始终不肯传授技艺要诀。眼看着这门手艺要绝了,1988年的一天,时任隆德县文化馆副馆长的张国勤上门相劝,希望魏世祥将手艺传给女儿、女婿。

              “当时张馆长好说歹说,岳父就是不肯让规矩坏在自己手里,把张馆长气走了,还撂下一句话,说‘你非得抱着一句空话断送百年传承’。”忆起往事,如今年过花甲的卜文俊依然感慨万千。

              是死守祖训,还是让手艺“”下来?张国勤走后,魏世祥思量了一整夜,第二天他下了决心,请来张国勤做见证,正式将手艺传给了女儿和女婿。

              魏氏砖雕分软雕、硬雕两种创作手法,每种手法从选土、酿泥到烧制、打磨各有7道工序,工艺考究,卜文俊跟随魏世祥学习了近30年,不仅达到落刀生花的水平,还在遵循古法的基础上对工艺进行大胆改进,让作品更加贴近当下人们的需求,创作出鹿鹤同春、龙凤呈祥、狮子滚绣球等深受人们喜爱的作品。

              近年来,随着仿古建筑兴起,砖雕的需求量大增,但魏氏砖雕家族传承、小窑烧造的特点决定了作品只能少量制作和销售,既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又不能将技艺发扬光大。一番思索后,卜文俊决定彻底打破祖上传下来的规矩,让魏氏砖雕技艺在开放的文化和市场环境中枝繁叶茂。

              2011年,在隆德县政府的支持下,卜文俊在凤岭乡于河村成立公司,广招学徒、形成产业,开始批量化生产砖雕,让梅花“”在影壁,龙凤“”上门楼,把越来越多的砖雕作品送进寻常百姓家。如今,公司所产砖雕销量可观,解决了周边38名村民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人,人均年收入可达3万元左右。

              “做砖雕是辛苦活,冬天挨冻,夏天受热,一平方米要雕上半个月,指甲缝里都是青砖末子。”卜文俊边说边摊开灰黑龟裂的双手。

              然而学艺的艰辛却挡不住魏氏砖雕新传人的热情,师从卜文俊7年的于河村村民刘小霞便是其中之一,擅长塑形的她在软雕方面进步很大。“学砖雕前,家里收入主要靠种地和丈夫打工,那时一年只能挣1万多元,现在我跟着师父做砖雕,一个月就能挣3000元,既学了手艺,又不耽误种地和顾家。”刘小霞说。

              如今,魏氏砖雕技艺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名第五代传承人中有5名是外姓人。对于技艺的传承,卜文俊秉持着开放的态度。近年来,他不仅积极推广砖雕文化进校园,还走村串户为村民免费培训。目前卜文俊的培训班已举办两期,惠及当地五十余名村民。

              为了帮助这门技艺在青砖陶土间传承延绵,2017年,文化部和当地政府共同出资800万元,在于河村建成近2000平方米的魏氏砖雕保护传承基地,魏氏砖雕技术的许多“不传之秘”如今在基地展示馆里公开展示。

              “人家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我不这么想,这门手艺传承100多年,实在是不易,我要做的就是把它发扬光大,让更多人从中受益。”卜文俊说。(记者 靳赫、王腾、刘飞)

              稿件来源:新华社